生活中,用于亲子交流的场景,还有一个重要的时间:饭后的遛弯。
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以及高中那些在家不用上自习时间,晚饭后,全家一起散步是一直以来的保留曲目,几乎风雨无阻。之所以遛弯时间是一个非常高质量的交流时间,我想可能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散步的时候,家人都处于放松的状态。没有人会紧绷着一张臭脸去散步的吧。即便餐桌发生了一些不愉快,转换到散步的场景,也是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所以,这时候的聊天,不容易设防,想表达的观点,可以在这个时候跟孩子说,也可以就某件事情问问孩子的想法。
其次,减少了提高嗓门的机会。为什么散步的时候更容易交流呢?可能是因为一家人都是在慢慢的往前走,人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家长的声音也是往前的,没有人会对着空气大声说话,而且又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作为家长首先对自己有了一个约束。
餐桌上容易吵起来,可能就是声音的受众就在家长的对面,如果意见不同,家长很容易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提高嗓门。但是,在散步的时候,作为家长,提高嗓门的几率大概率的会减少。
再次,遛弯的时间差不多有半个小时,一周至少有四五次的样子,时间很充分。有些重要的决定,比如中考选择哪个学校,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高考的时候,选择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这些重要的事情,都可以在遛弯的时候聊,再把最后的选择权交给孩子自己。这些讨论很重要,但是不适合正儿八经的坐下来讨论,遛弯的时间,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时间。
大部分时候会带着大宝,毕竟,我们主要目的是遛狗,而不是遛娃。一般陷入僵局或者尴尬的时候,狗就成了转移话题的最好对象,比如双十一了,给他买什么好吃的零食。不过,有时候,女儿会开玩笑说,其实,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遛她。
另外,强烈建议把洗碗这个家务交给机器或者散步回来再洗。吃完晚饭,若是等洗完碗,整理好厨房,估计孩子早已经开始做别的事情了,这时候再叫他出门去散步,估计已经不愿意挪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