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书架不够的限制,为了断舍离,几个月前,清理一批书,卖掉;还有一批书,不舍得,放在地下一楼储物间。前段时间一看,都发霉了。又把书搬到六楼凉台晒太阳。从中挑了一些留下,把一些品相不好和估计一时半会不会看到书,堆在一起,估计又四五十本。
国庆长假,去做按摩康复时,顺手,在这堆准备清理的书里面,拿了一本《我生有涯愿无尽》。
梁先生,我是很佩服的,他的学问没有研究,主要是佩服他的人品:独立。即使泰山压顶,依然可以从容表达个人的看法。书中谈到与青帮头子杜月笙吃茶的情形,杜带话,希望梁先生回去重庆,尽可以与蒋先生面谈。梁先生都让他碰了钉子。就是孟子所说的“威武不能屈”的君子吧,上个世纪,国内知识分子中,不多的几个人之一。美国Alitto教授著有《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
通过阅读知道梁先生的努力是什么?
一、是国内的团结:
二、是民众的发动。
知道他自小“鄙视只谋一人一家衣食的“自了汉”生活。这种向上心,促使我自中学起即对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追求不已。”
邓祝仁著文《梁漱溟先生墓前沉思》发表于今年4月15日《桂林日报》。其中梁先生写在石崖的八个字,令人印象深刻。
人生秘诀“惟精惟一”,梁先生把桂林称为梁家福地?原来,梁家血统系蒙古族,是皇室血脉。后来家族没落,迁移到广西,到第十九代传人梁垕,到1849年他的儿子梁宝书,也就是梁漱溟的曾祖父在桂林乡试中举,开始宦游北方。
在《我是怎样一个人?》一文中,“我实在没有旁的,我只是好发生问题---尤其易从实际人事上感触发生问题。有问题,就要用心思;用心思,就有自己的主见;有主见,就从而有行动发出来。......归结还在行动;来自实际固不归于实际不止也。追根寻源,全在有问题,全在问题之实际性。”
这也是,他从佛转儒的原因吧。在《我早年思想演变的一大关键》一文,给我的启发最大,梁先生从少年时思想上便倾心于佛家。后来读到《论语》,发现其中贯穿一种和乐的人生观。我产生共鸣。
早上写累,出去买早餐,顺便打开喜马拉雅,有听到梁先生的文章《年轻人的焦虑,在于把欲望当志气》,一语戳中痛点。“这样的用功,自然不得其方。”又听了三遍。
看到自己青年时代,就知道的毛病:蜻蜓点水,样样通,样样松。
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听了91年前,他在中大的演讲《如何成为今天的我》,看到他读书的路径,一门心思,要形成自己的看法。
从今天起,厘清志气,亲师取友,心期填海力移山。
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
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
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梁漱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