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告行业,乙方服务商给甲方提案时,方案需要包含下一年度的预测。那么如何让自己的预测,看起来更可信呢?举个例子,阿格所在的公司经常去汽车主机厂提案,年度车主用户代运营方案。方案中就需要包含,下一年度的积分总体预算是多少。这种事情当然是拍脑袋了,拍的让甲方大佬相信就行。
今天分享3个方法,帮你搞定甲方大佬。
过去未来法
专家佐证法
公式逻辑法
过去未来法
什么是过去未来法?就是通过过去的数据,做一份趋势图,去预测未来的数据。
比如去年微博,有个哥们精准的预测了天猫双11的销售额数据,然后怀疑阿里的销售额都是刷的。这个是真是假,我们姑且不论,他这种利用数学计算的方式,就是过去未来法。
换到我们为甲方大佬算积分的案例中来:前年我们消耗1000万积分,去年我们消耗了1200万积分。过去未来法,预计今年消耗1440万积分。
适用前提:只连续性的事件。因为连续,所以有规律,才能使用。
专家佐证法
听了过去未来法的适用范围,很多人可能顺便问,那么非连续性事件该怎么预测。用专家佐证法呀。
什么是专家佐证法?
嗯嗯,阿格小时候写作文,为了增加核心观点的说服力,经常生造俄国名人名言。比如注明的俄国文学家“托洛夫斯基”说过:“废话是第一生产力”。然后阅卷老师,相对而言更相信阿格的文章观点。
专家佐证法,就是类似的套路。对于提案中的预测数据,实在不好编写。我们百度几个野鸡专家,然后组合他们的预测数据,变成我们的观点。
公式逻辑法
公式逻辑法,就是将要预测的目标变形成一个公式,然后通过预测公式因子的数据,来推测总体的结果。公式因子数据,也需要佐证来源,套娃。
举个例子,去年为一家主机厂算他们的3季度积分预算。他们是APP去年才上线的,而且埋点也不充分,最后只能杜撰了。
积分预算总额=A行为活跃人数行为分值天数+ B行为活跃人数行为分值天数+….
前面不是说了,他们的埋点数据不够么,其实活跃人数也是杜撰的。方法也是套娃公式,哈哈。
公式逻辑法的使用前提是:结果最后可拼凑。
为了让主机厂的甲方大佬买单,我们乙方小杆子都很拼的。
阿格在微博上分享过这个方法后,有网友留言,他写论文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如果拓展延伸下,我们在忽悠上司争取资源时,其实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我们总回顾下3个方法:
过去未来法
专家佐证法
公式逻辑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