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you.believe 惠特尼·休斯顿 马利亚·凯莉
最近你偶感不适,去医院看病,突然被医生告知患了肿瘤,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大概率会是晴天霹雳。你痛恨疾病,痛恨自己,痛恨老天为什么偏偏是自己得了这个病。自此,你大概掉进了一座枯井当中,阳光照不进井底,你很挣扎但始终也逃脱不出这命运的枯井。黑色大概就是你内心的全部色彩。
让我们铭记此刻的感受,来看一个故事。
1919年,在美国一个农场,一场凶猛的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袭击了一个17岁少年,令他全身陷入瘫痪,除说话和眼动外不能做任何事情。
男孩的妈妈请来了三个医生,他们都对她说,没有指望了,你的儿子活不到明天了。他们这样对妈妈说,这太残忍了,这个男孩对自己说,他一定不能让医生们的断言实现。
于是,第二天医生们到来时,他不仅活着,而且精神更好了。他们对此感到惊讶,但他们接着又对男孩的妈妈做了一个残忍的断言:你的儿子就算能活下来,也永远站不起来了,他会终生瘫痪。
同样,这个男孩决心不让医生们的这个可怕断言实现,他又成功了。过了数年后,他不仅站了起来,还在一个夏天,靠一艘独木舟、简单的粮食和露营设备以及一点点钱,畅游了一次密西西比河。
这个男孩的名字叫米尔顿·艾瑞克森,他后来成为催眠治疗大师,可以说是这一神秘领域的无可争议的No.1,也被认为是短程策略心理治疗的鼻祖。
这个奇迹是怎样得以实现的呢?----潜意识给了他答案(不展开......)
艾瑞克森17岁开始的脊髓灰质炎的故事是一个传奇。不过,对艾瑞克森而言,类似这样的传奇也未免太多了一些。
他患有色盲、音盲、阅读障碍……
艾瑞克森是色盲,他的视觉只能对紫色有感觉。他还是一个罕见的音盲,听不到音调的变化,没有办法欣赏正常人称之为“音乐”的东西。
他有严重的阅读障碍,到了16岁时才发现,字典是从A排到Z的。小时候同学给他起了绰号“字典”,因他常常数个小时就是在看字典,同学以为他喜欢看字典,却不知道他不过是在找一个字,因不知道字典的排序,他每次都是从第一页开始,逐个字逐个字地找。
好像是,相比正常人,他与世界沟通的许多通道都被关闭了。但是,他从未抱怨过命运,并反而因此打开了正常人所没有的一些通道。
既然只对紫色敏感,那么他就坦然享受一个“紫色主义者”的生活,穿紫色衣服,用紫色杯子,在紫色的办公室里工作,在紫色的家中居住……
6岁时,他走过一个教堂,教堂里很多人在进行合唱练习。因是音盲,他听不到他们合唱的音乐,他只是纳闷,这一群人发出这么奇怪的声音,为什么却那么快乐?他看着看着,找到了一个答案,哦,他们在一起呼吸,呼吸的节奏是一致的,所以这么快乐。于是,从6岁起,别人给他讲话,他就和别人一起呼吸。譬如老师讲课,他不去听老师讲什么,而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呼吸,老师看着他,他就点头,发出“嘣嘣”的声音,这声音是踩着老师呼吸的节奏而发出的。别人都无法理解他到底在做什么,但有一个人和自己呼吸的节奏一致,会产生一种奇特的和谐。这种节奏感成了艾瑞克森催眠的重要基础。
甚至阅读障碍也帮助了艾瑞克森。16岁时的那个冬天,一天中午很冷,他待在地下室里用字典查一个字,突然间,仿佛一道白光照亮了整个地下室,艾瑞克森刹那间明白,原来字典是按照字母从A到Z排序的。那一刻,他深深地感谢内在的自己,把这个讯息留这么久才让他发现,因为这让他对英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在无数次的逐字查询的路上,学了更多。
许多正常人所拥有的与世界沟通的渠道,在艾瑞克森那里被命运无情地关闭了,但艾瑞克森反而因此打开了独特的通道。这些通道,本来正常人也有,只是,因为那些常见的通道太好使了,我们开始依赖它们,于是忽略了那些独特的通道,也是更为深邃、更富有价值的通道——与潜意识沟通的通道。
相比起艾瑞克森来,一般人拥有的命运的馈赠要多很多,然而,或许是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反而喜欢抱怨,为什么我拥有的还不够多呢?为什么命运对我如此不公呢?艾瑞克森恰恰相反,他对他所拥有的一切总是心存感激,他永远是在享受已拥有的资源,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欠缺上。
艾瑞克森70岁以后,只能坐在轮椅上。有天晚上,学生吉里根去厨房里见艾瑞克森太太,看到艾瑞克森也在厨房,他穿着紫色的运动装,在切晚餐用的菜,非常投入,并对吉里根说:“我正在运动。”
脊髓灰质炎的后遗症跟随了艾瑞克森一辈子,他有过数次严重的复发,因为不断萎缩的肌肉,他本来可怜的视力和听力也不断在减损。尽管他传奇般地站了起来,但他右半边身体的肌肉几乎彻底失去了力量,他只能靠着少许的肋间肌和横膈膜呼吸。此外,他还患有痛风和轻微的肺气肿。
当他70多岁时,早晨是身体最疼痛的时候,通常他要花数小时来进行疼痛管理,要做很大的努力才能穿好衣服和刮胡子,但即便如此,他也保持着坦然的乐观。1974年的一天,他对萨德说:“今天凌晨4点,我觉得我可能会死掉,中午的时候,我很高兴我还活着,我从中午一直高兴到现在。”艾瑞克森1980年过世,他的太太总结说:“他活到78岁,比他自己预期的久得多,直到过世前一周,他还是过着积极不懈的生活。”
被疾病击垮的人数不胜数,或许多数人之所以被击垮,是因为将能量放在了“我不想……我不要……”上,他们抗拒自己患有这一疾病的事实,越是抗拒,情绪上越痛苦,情绪的痛苦又进一步加深了身体的痛苦,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而艾瑞克森尽管拒绝接受医生们的可怕断言,但他却没有和疾病较劲。
这样一来,不仅他可以将生命能量放在了自己能做什么上,他还从这一可怕的不幸中获取了资源,他穿越了“肌肉的身体”,深深地认识了自己“内在的身体”。
一切的痛苦终结于,我接纳了我自己。
身处长寿的年代,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与疾病的相处越来越多,献给未来生病的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