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蒋勋: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

蒋勋: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

作者: 神奇世界绘本馆 | 来源:发表于2017-08-22 13:34 被阅读0次

    人生中,总有些苦闷靠知识、靠考试无法解答。在这个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人的情感挣扎似乎更加凸显。一个只是面对考试的孩子,可能很难有机会碰触到人性和真正的自我,这种挣扎也许会更加无处安放。

我们一直期待可以给孩子提供最美好的文学、历史、天文、传记、电影、音乐... 就是希望可以给孩子扎根生活土壤的机会,也许在未来就会帮他们找到人生的解答,可以更加从容地安心做自己。

为什么优秀生会做出罪恶的事?

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做出很傻的事情,或者因为在感情上找不到出口,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甚至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些现象会使人怀疑,现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我个人觉得,年轻人本身是无辜的。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我们看到那些令人错愕的行为,是一个“果”,而真正需要探究的则是形成这个“果”的“因”。在长期唯考试导向的教育体制中,我们是允许学生升学科目得满分,在道德、人格、感情培养的部分,根本可以是零分。因此产生这些现象,错愕吗?我一点也不觉得。

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有,在我那个年代就开始发生。我们很少思考为什么要孩子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譬如我从事艺术工作,关心的是创作力,关心人性的美,我在不同的学校教过,从联考分数最低的学校到联考分数最高的学校。以我所教授的科系而言,我不觉得这些学校之间有太大的差别。

如果你实际接触到学科分数低的学生,就会知道,他们没有花很多时间准备考试,相反的,他可能花很多时间在了解人。譬如说看电影或者读小说,从中就有很多机会碰触到人性的问题。

可是专门会考试的学生呢?往往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一九九八年发生震惊台湾社会的“王水事件”,一个女孩子因为和另一个女孩子与同一个男友交往,在慌张之际,就把化学方面的专长用出来,她调出了“王水”,犯下谋杀案。

我们可以说,她的专业知识分数非常高,但她在道德跟情感处理上是零分。

她是坏或是残酷吗?我不觉得,她根本没有其它选择。平常她缺乏对人性的了解,根本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最后警方带她到现场时,她很茫然,她当然茫然,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这些个案是我们说的“好学生”所为,他们要进的科系和研究所,都是最难考的,他们从小就埋头在升学、考试里,忽略了其它。从很多年前我就很怕这样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一旦犯罪,对于“罪”的本质,完全不了解。

所以我一直觉得,如果要指责这样的事情,矛头应该是指向一个教育的架构,这个架构教育出一批批像这样非常奇怪的人。

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

我自己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很苦闷。我相信凡人处在一个生理发育、转变的时期,就是他最敏感的时候。不只是身体开始变化,声音变粗,性征出现等等,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性。我想,中外古今所有的重要时刻,就在此时,也就是启蒙时刻。

在那个时候,我感觉到身体的苦闷,却无法解答。因为生理的苦闷引发我开始去思考人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是动物还是人?我的精神在哪里?我的精神向往和肉体的欲望冲突得很严重。我不知道女孩子会不会这么严重,以男孩子来说,包括我和我的同伴,都是非常严重的,那是一种来自生理上奇怪的压力。

于是我很自然地就找上了文学。我在书店读文学,在文学里削减了许多欲望上的苦闷,并尝试去解答自己从何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什么,这些难以解答的课题。

因为这样,有一段时间,我原来很好的功课就耽误了,几次考试都非常糟。我因此被学校、被家里指责成一个坏孩子。我想,在那一刹那之间,我是非常容易变坏的。幸好文学救了我,让我有足够的自信,不但没有变坏,并且在文学中得到很多关于人生课题的解答。

同一个时间,我的同伴一头钻进考试里。这些同学,今天我回头去看的时候,发现他们都过得不快乐。他们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有些也出国留学回来了,但对于感情或是婚姻各方面发生的问题,他们都没有办法面对。对于人性和真正的自我,他们始终没有机会去碰触,因为考试不会考。

我们评判一个学生是坏学生,因为他的分数不够,可是他对人性可能已经有很丰富的理解。我们评判一个好学生,也是用分数,却不代表他有能力面对情感和伦理的种种课题。分数和人格的发展绝对是两回事,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智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好学生、好孩子即使犯案,手法都是最笨的。他跑到PUB去,在电梯内抢劫,当场就被PUB里的人抓到。是悲剧吧!却令人难以同情。

这个社会一直在制造这样的一批“好学生”,他们本身也洋洋得意,因为一路走来是被捧得高高的“资优生”,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有问题。

我要呼吁的是,所谓的“明星学校”从来没有给你任何保障,知识分数越高的人,自己越要特别小心,因为你将来要面对的生活难题,都不在这些分数里面。

学校豢养“考试机器”是最大的悲剧。

这几年发生的资优生犯罪事件,正好说明了教育应该拿出来做最好的检查。为什么在这个教育系统中,连知识分子的自负都消失了?以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些事是知识分子不屑做的,为什么这种 "士"的自负在校园中消失了?我觉得,这是教育本质上的最大问题。

当然,这几年来,有很多人在做亡羊补牢的工作,开始注意到社区活动,开始注意到人文教育、艺术教育,但是我觉得还做得不够。

我想强调的是,学校绝对不是训练一批考试机器的场域,这些孩子不能够这样被牺牲。有时,我真的觉得这些豢养考试机器的学校,就像养鸡场、养猪场,让人觉得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我们应该给孩子最好的音乐、最好的文学、最好的电影,让他在里面自然地熏陶。而这些,是不能考试的。

相关文章

  • 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

    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 作者蒋勋 人生中,总有些苦闷靠知识、靠考试无法解答。 在这个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

  • 转载:不要考一百分

    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 作者|蒋勋 为什么优秀生会做出“罪恶”的事? 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

  • 蒋勋: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

    人生中,总有些苦闷靠知识、靠考试无法解答。在这个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人的情感挣扎似乎更加凸显。一个只是面...

  • 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

    为什么优秀生会做出“罪恶”的事? 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做出很傻的事情,或者因为在感情上找不到...

  • 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

    作者|蒋勋 为什么优秀生会做出“罪恶”的事? 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做出很傻的事情,或者因为在...

  • 学会舍得,圆满自足

    ——读蒋勋《舍得,舍不得》浅显心得 蒋勋先生的《舍得,舍不得》,是透过金刚经和佛学智慧来抒发自己生命、自然、文学、...

  • 童年的家

    刚刚看了视频《蒋勋:我的陋室》讲了蒋勋在台湾上池住了五年,这里是一个废弃的教师宿舍,而这个地方完全是他童年的样子。...

  • 给女儿的书单3-人生的酸甜苦辣宇宙的浩瀚星空古今中外都在书里

    No·11蒋勋《蒋勋说红楼梦》《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 蒋勋的书,文字真美!现在都流行给孩子培养审美能力,妈妈...

  • 懂你,需要一份悠远的厚重

    ——听蒋勋老师的课有感 蒋勋老师的分享不仅洋溢着生命的智慧,更富有生命的温度。无论对于谁,他总能赋予...

  • 听蒋勋讲《孤独六讲》有感

    听台湾文学、美学大师蒋勋讲课非常享受,徐徐的语速,包容的态度,仿佛听一位智者讲述人生智慧。 对于孤独,我想蒋勋老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蒋勋:分数和人格、智慧完全是两回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ql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