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是中国人民大学王义桅教授所著的第二部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著作。该书在第一部《“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之上,用更为宏观的时空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逻辑进行了分析与解释,是向外国友人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著作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由于成长经历、教育水平、个人素养、生活环境、所处立场等多方面的差异,常常会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着不同的看法。人与人之间、人类社会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矛盾大都因此而来,对于国家而言更是如此。“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之后,不断遭到各方质疑,有人不断将其与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英国对联邦国家实行的殖民行为相比较。而该书正是对这些质疑以及诋毁做出的学术性的回应。
在章节安排方面,该书分别从全球化逻辑、文明逻辑、战略逻辑、经济逻辑、政治逻辑、外交逻辑、认知逻辑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等角度出发,运用理论与数据全方面地解释了“一带一路”的综合内涵与其背后所蕴含的逻辑。对于这一逻辑,作者是这样解释的: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几百万人口实现工业化,到了欧洲大陆人口变为千万级,到了美国上亿级,但如今金砖国家有几十亿人在实现工业化,如果我们还依赖近代以来欧洲人地理大发现所开凿的海峡,运河,航线来发展经济,显然是小马拉大车;而如果我们还依赖西方的概念、理论与思维看世界、看自己,那我们显然是思想的侏儒。所以,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建立起横跨欧亚地区的、由铁路、公路、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以及通信网络所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交通网络,通过为这一网络服务的、沿线的产业集群形成行业综合发展的经济走廊,更要在观念上展现出中国对于长期规划制定与执行的自信。
世界上的事不是一成不变的,欧洲有句谚语: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对于现代人来说,此话就失之偏颇。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变化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中国进入新时代、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的同时,西方世界对国际事务的看法与世界格局的变化还停留在原先的印象里,许多国人习以为常的事物在他们眼里甚至是非常稀缺的。在现行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先发者出于对自身地位的维护,对后发者往往采取各种手段的打压方式。而资本主义天生就存在的这种“零和博弈”思维势必会造成资源浪费、关系紧张等多方面问题。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都希望融入世界主流,但即使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中心之一,国际社会在许多方面依然不愿让中国成为主流。例如,我国身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家,到现在都没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没有产品的质量标准决定权,更没有贸易投资规则的制定权。所以,我们要主动、积极地推动与引领新规则与新观念的实施,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包容的方向发展。这也使得“一带一路”倡议拥有了目光更长远的三大使命:一是探寻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增长之道;二是实现全球化再平衡;三是开创21世纪地区合作新模式。
事实上,“一带一路”是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变相的殖民主义”,从其原则就能够分辨出来。我们的原则是“共商、共享、共建”,一个“共”字就体现了这一倡议的精髓:“共商”代表着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不是某一方单方面控制的;“共享”代表取得的成果将由双方共享,而不是由某一方单独拿走;“共建”代表双方是共同将本国的优势发挥出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而不是某一方对另一方单方面的输出。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预言——中国有可能更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且更激烈的火力,与自身的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进行恰当的融合。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的融合取得成功,则将为人类文明提供一个全新的起点。今天,我们将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导向,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使这一预言成为现实。(韩宁、王潇:长安街读书会博士团成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