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今年的寒假会像往年一样,一眨眼就会过去,不料,疫情肆虐,愈演愈烈,假期变得遥遥无期。
从教以来,从来没有这么期待过假期结束,因为,假期结束也就意味着疫情结束。
那么,在无法改变的假期里,我们该做点什么?待在家里好好学习,就是最大的贡献,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居家防疫专项作业。
第一项作业是画时间轴,这个作业大家经常做,无需多做解释。今天重点讲的是如何深入拆解一道选择题。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 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 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 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首先,我们自然是要进行时空定位,调动苏(俄)联的时间轴
苏(俄)联时间轴由图示,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来,1928年,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由新经济政策向斯大林模式转变,而且,一五计划就是在这一年开始的。带着这个宏观背景来审视材料内容。材料信息很简单,主要有三点:
1、苏联要建设两个矿井。
2、苏联自主建设一个。
3、德国负责建设一个。
看似很简答的信息,在宏观背景的指导下做严谨的逻辑推理,就能得出丰富的信息,并以此信息为依据来对选项进行对错的判断。
A. 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苏联能够自主建设一个,说明有基本的技术基础,A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B. 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1928年,斯大林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此前的新经济政策则更重视市场的作用,所以,不存在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这一说,B错误。
C.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因此,在考查逻辑思维的过程中,对具体字词含义的推敲便成为关键的环节。
所谓依赖,指的是自己不能独立完成,很大程度上都要靠外资,事实上,一个由德国来做,一个自主建设,这种情况不能称之为依赖,C选项表述错误。
D. 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新经济政策的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材料中,让德国来负责建设一个矿井,其实就是,苏联出钱购买德国的技术和服务,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做法,因此,D选项正确。
以上是对四个选项认真的甄别。
然而, 还不够,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高考试题的本质是在新的场景下对旧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试题的材料就是新的场景,考查到的知识是课本上的知识,对知识的运用和整个判断过程就是逻辑思维能力。那么,我们要尝试着抽离材料营造的场景,抓住试题背后的知识,这道题到底在考查什么知识?
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只要真正把握了这两个知识的内容,做对上面的题,可谓是易如反掌。如果你对这两项知识不是很熟悉,那就请毫不犹豫地进行三点一线的脑力运动,翻开课本,缺什么就补什么。当然,最明智的做法是,把上面的时间轴熟练记忆并理解。
虽然,这道题不是很难,但,甄别选项过程中所体现的逻辑推理形式非常重要。回看以上推理过程,你就会发现,整个过程,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这就是所谓的论从史出,有理有据。
所谓推理,就是根据已知推出未知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推理之前一定要捋清楚,已知是什么?这是逻辑的起点,起点对了后面的推理才有意义,起点错了,加上有效的推理过程,那就只能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
已知:苏联独立建设一个矿井
推理:独立建设矿井需要自己具备基本的能力,因此推出,苏联有基本的技术基础,排除选项A。
已知正确+推理有效=正确的结论
我的书桌现在是23:44分,苏(俄)联时间轴画完了,剖析试题的文章也勉强写完,虽然我还不满意,但,上下眼皮打架,实在没有精力修改了,前几天,受疫情影响,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已经进入“不知今夕是何夕”的茫然之中,今天觉醒,坚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此刻,最大的感悟就是,认认真真做事情真的太磨人了,是对耐心、能力、情绪的打磨。
不知道,我的学生们有没有人也像我一样,学习到深夜,思考到纠结,钻研到精疲力竭,我想对你说的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