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在研读教育专著的时候,惊喜的发现学校关注点不仅仅是考试、升学,还关注近视率、体重达标、作息安排等,预期以后要开展生命教育,让我这个一路应试过来的学生感觉很激动。
我的妈妈是1965年生人,她抱着襁褓中的小姨上完了小学一年级,成家后的她深受没有文化的苦,她希望我们几个孩子能够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认路,这是她淳朴的希望。我的妈妈学会了十以内加减法,父亲小学肄业,两人支起一个小菜摊,供出来我们三个大学生,远超出他们的预期。他们的头发已经花白,却用日复一日的幸劳改变着我们的命运。
我小姨到深圳打工十多年,去年跟她在深圳见面,看她辅导孩子的物理、化学作业的时候,知识熟练、方法巧妙。二十多年过去,初中学习的知识依然深深的印在脑海中,也一直用学到的那些知识认识世界,思考人生。她一边用泡菜坛子给儿子举例说明凸透镜、凹透镜原理,一边嫌弃儿子只学课本知识,不观察、体验生活。小姨十分渴望读书,早年辍学依旧是她心中的痛,也是外婆的痛。可惜家庭贫困她没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可是今年6月22日,她的儿子参加深圳的中考,接受到了比家乡好很多的基础教育。
我在农村毕业上大学,大学学习、学校工作期间,慢慢让我“城市化”,现在努力学习让人生更上一层楼。我呢,是一个留守十多年的儿童,幸运的是在外婆家,他们对我很好,可是遗憾的是父母依旧缺位了我的成长历程。从意识到我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这场长久的分离会带给我什么深远的影响。就现在而言,我还不能明确的回答这个问题。
我以及我的亲人的教育经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且我们必须要直面并解决这些问题。我很幸运,能看到你们如何敏锐把握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
“孩子是住在明天的屋子里的,今天的人造不了明天的屋。我很喜欢这句话”,我还在教师岗位上的时候,时常提醒我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育从业者从来没有也不会止步于今天,他们不惧来者,争当时代的弄潮儿,众志成城为每一位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个过程很艰难,是广大家长、教师付出的十分努力,他们是搬砖砌墙的人,而教育科研的你们是设计房子的人。没有设计蓝图,建设者们总是太盲目。所以跟着您走访上海的学校,让我亲眼见证着教育界的人为国、为民、为孩子劳心劳力,如何为未来、希望一步步的探索实践,而付出辛苦的劳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