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语文随笔,主要谈学习语文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叶老师对语法、修辞、使用文言成分等具体问题的看法。
第二部分是文章例话,选了鲁迅、矛盾、老舍等名家的作品,各有侧重地作了点评,主要灌输文体意识和教授一些写作技巧。
第三部分是文章批改,这一部分最有特色,选了几篇习作,逐句点评、逐句修改,可以将原文与修改后的文章对比,非常直观。
读其书,如见其人。
叶老师对阅读和写作的态度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他反对轻视语言的态度,认为“语言是写作者唯一的工具,成败利钝全在乎此,怎么能是小节?”特别强调要养成良好地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习惯,随时留心,纠正不良的习惯,防止疏忽的毛病,这样才能避免那些所谓“偶尔”的错误,要求消灭这个“偶尔”。他的文字也正如他本人所提倡的那样节约、干净。所谓节约、干净,就是“从一节一段到一个词一个句子,全都使用得恰如其分,不多不少。”
真是一位严师。
最让我佩服的是叶老师对语言和思维的理解,见解独到而深刻。他说:“文章写不通,主要是由于没想通,半通不通的文章就反映半通不通的思想。”他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不仅仅是工具的学习,更是思维的训练。书中有一篇《关于使用语言》,就思维与语言,想和说的关系阐述得非常清楚,可以说是深入浅出,现在我摘一段,这段话对我个人而言是再有警示作用不过了:
思维和语言密切地联系着,咱们不能把想的和说的分开来看待。实际上思维和语言是分不开的。分开来看待就出毛病,主要的毛病是走上了这么一条路:想得朦胧模糊,说得潦草随便。所谓想得朦胧模糊,就是头脑里只有一些跳荡的没有秩序的语言材料,语言的固定形式还没有形成,再这时候就以为是够了,想得差不多了——其实还得好好地继续想。所谓说得潦草随便,就是赶紧要把还没有形成固定形式的东西说出来,这其实是说不出来的,说不出来的硬要说,硬要说又非取一种固定形式不可,非说成一串语言不可——这就免不了潦草随便。
前面讲的叶老师对语言节约、干净的要求,都是建立在思维和语言既是两个问题,又是一个问题的认识基础上的。思维节约、干净,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语言的节约、干净。所谓“语言是有力量的”,其力量大概就表现在对思维的影响上,不仅影响自己,也影响旁人、社会。
绝不能再走“想得朦胧模糊,说得潦草随便”的老路了!同时也郑重向大家,特别是中小学语文老师推荐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