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一本书,是《人生效率手册——如何卓有成效地过好每一天》。作者是张萌。自称张萌萌姐。
这个妞有点厉害。
连续25年,坚持每3-5年训练一项“硬本领”;
连续23年,坚持记日记,每日自省;
连续17年,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读书学习;
连续16年,坚持每天1-2杯咖啡,保持充沛体力和精力;
连续15年,坚持使用效率手册,规划自己的时间;
连续9年,坚持在旅行中学习和思考,行走30多个国家;
连续5年,坚持每年出版一本书;
连续4年,坚持在创业中迎难而上,从没想过退缩;
连续4年,坚持每年演讲100场以上,训练自己的口才与表达能力;
连续3年,坚持自我学习,构建新的知识理论体系;
连续3年,坚持以人为师计划,每年向50个人物学习。
她是下班加油站APP的创始人、极北咖啡的董事长、LEAD立德领导力创始人、北京三八红旗手、“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天津卫视《非你莫属》的BOSS……她极善于打造自己个人品牌,形象很正面、积极、阳光、励志。比偶像剧里的偶像还光鲜亮丽,比女明星还亲民,比网红更正派。
她现在已经出版了8本书。《人生效率手册——如何卓有成效地过好每一天》是她最早积累名气的一本书。
把人生当做一本效率手册来规划、实施、评估、总结。不得不说,这很机器人。让我想起了曾国潘。当然,在书中她也提到她很喜欢人物传,比如《曾国藩》,以及写曾国藩的每一本书,她都珍藏着。
《人生效率手册——如何卓有成效地过好每一天》主要帮你解决拖延症。主要就有: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到再计划,完成了一个时间管理的有效闭环。
我们生来都一样,是呱呱坠地的婴儿,而到了20来岁步入职场,人与人之间开始不一样,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一个人的输入、自我管理、输入模式不一样。输入+自我管理=输入。输入就是你的所见所闻、你读过的书、你交谈过的朋友、你上过的课程。但我们并不会重视输入的筛选。
请问你花了多少钱为自己的输入投资呢?张萌和全球青年领导力的很多导师谈过关于学习方面的话题,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勇于为自己的学习进行投资。比如长江实业董事长高鸿鹏老师,他每年都要拿出几万块钱去买书。那你给自己这一年的学习投了多少钱?你是给自己买衣服投资多,还是用在学习上的投资多?
自我管理就包括4个点,分别是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效率管理、健康管理。正是这四大管理的依托,我们才能有效进行自我管理。
最终是输出。输出体现的是我们人类的货币价值。比如你的薪酬,你单位时间付出的劳动或者技能,社会给予多少市场报酬。这些都是通过输出来完成的。在输出形式中,主要有三类,就是文字写作、演讲和工作实践。
每年大年三十,是张萌的全年回顾日。在这一天,她一般都会把自己关在书房,将所有读过的书,最重要的是读书笔记整理一遍;将效率手册和总结笔记看一遍,看看这一年做了多少份周报,做了多少次演讲,行走了多少地方,收获了多少灵感,记录了多少随手记,50人以人为师计划进展如何,学到了什么。
她非常擅长于统计,并且将结果量化,再进行包装。这样的人生,过程看起来枯燥无味,甚至繁琐无趣。可是,看着她堆起来的出版物、她创立的一家家公司、她获得的社会荣誉、她在各电视网络广播平台展示的形象和售卖的课程等。还是让人羡慕的。
关于人生是否需要规划,这个问题见仁见智。
张萌说的微博说过一件事:
有次她在一个高等学府的创业论坛做主持,他问台上某名人,请问你如何规划人生?Ta在台上说,人生无须规划,都是后来的遇见。Ta显得淡泊名利而从容。她知道Ta没有对青年说真话,圈里都知道,Ta最擅长规划,那刻Ta很想在台上去掉这个规划的标签。
她在博鳌亚洲论坛和几位企业家前辈聊天。他们的企业,不是世界500强,就是中国500强。其中就谈到了每个人从青年时代的规划。大家普遍认为,人生应该充满智慧的度过,在青年时代设计人生,才能在中年时代收获智慧的成果。
你有规划,不能说它一定就会实现,但至少你会活得踏实,无遗憾。很多事情是存在变化的,可没有规划,结果一定不尽如人意。
她一直都在规划。张萌,这个在前进道路上,一刻都没有停歇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