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里听了一本书,名字叫《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书的名字中说的2小时其实不是真的指2小时,而是代表能够高效做事的一段时间。
书中讲了五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变得高效。
一、每做完一件事,不要急于开始另一件事,给自己一个小停顿。我们习惯于忙完这个忙那个,对每件事情如果做完不做总结反思的话,下次再做相当于只是简单地在重复,不会有本质的提高。有意识地停顿,一方面能够跳出思维的固有模式,现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这样更容易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可以思考下接下去要做什么,把待解决问题排个优先级,只做最重要的事,这样工作的效能自然提高。
二、把精力留给最重要的事。人每天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管理自己的精力,那么在重要的节点就会力不从心。一位职场高手,他如果第二天有一场重要的谈判,会从前一天就开始尽量减少与人过多地交谈,选择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脑袋里反复思考与谈判相关的内容,尽量不受到其他琐事的干扰。等到真正谈判的时候,他总是能有较好的状态,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要善于利用思维的跳跃性。我们都知道专注能力越强,学习效率越高。所以我们对于自己不能保持专注时常是非常懊恼的。其实大可不必!很多杰出的人像爱因斯坦、XX他们恰恰利用思维的发散性,捕捉灵感,将这些头脑中突然飞出的念头转变成创意去拓展自己研究的领域。
四、少吃高糖食物和碳水化合物。我们大多以为吃甜食能够快速提高血糖水平,是补充能量的好方法,其实并非如此。高糖食物和碳水化合物都能够在10分钟左右里转换成能量,但是消耗也非常的迅速。这样不利于血糖维持在稳定的水平。正确的方法是少食多餐。随时补充能量,使身体处于没有过度消耗,也没有过度补充的状态下。
五、善于改变外部环境,比如光线等。人体对于外界环境有本能的反应。比如在清晨同样的起床时间,屋里是否拉紧窗帘会决定你的起床气有多大。在黑暗的环境中,身体还没有适应外界的光线变化,所以强行拉开窗帘起床就变得非常的难受。而在没有拉窗帘的环境里,即便还在睡觉,但身体已经随着外界光线的变化在调整适应了,所以起床时没有那么不适。再举个例子,人在略微昏暗的环境中,创造力是能够加强的。所以想要发挥想象力的时候,不妨找个个更有利于创作的环境。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工作节奏、饮食、心理状态及外界环境等方法,提高效能,每天有意调整出一段高效的时间,长期积累即可实现更大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