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入职第一份工作时,部门领导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话:
行动的人永远是错的,
说三道四的人永远是对的。
此话多年之后才明白其中真正含义。
Part.1
有一回,和一朋友闲聊。
他有一个投资项目正在进行。目前各合伙人之间产生了分歧,受疫情影响投资项目又暂时陷入困境,一时焦头烂额。
我脑子发飘,开始点评他们各合伙人的行事、优点和短板,同时总结他们这个投资项目业务、管理上的问题。
他听了连连点头,不断附和:“说得对!”
然而就在他说“说得对”时,我却冷静下来,并意识到:这特么真可笑,又真可怕。
我和那些人没深谈过,没合作过。只见过一面,他们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全都不知道。
但我却坐在这里,以上帝视角,点评他们的一切。
而且这些点评毫无根据,唯一依仗的,不过是我听到的只言片语。比如他曾经抱怨过的A很自私,B很无能,C格局太小。
这些偏见,就足以支持我滔滔不绝地胡说八道这一通。还被人称赞:
“你太厉害了,说得太对了!”
“一针见血,振聋发聩。”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厉害个屁,我一针见血个毛线球。
大家认为我说得有道理,只因为一个原因:说三道四,永远是对的。
Part.2
真的。
行动的人永远是错的,说三道四的人永远是对的。
比如你想评价CEO管理失败,这简直可以找1000个细节,来证明“我的老板是傻逼”。
也可以找1000个“同事说”,来证明“我的老板不仅是傻逼,还是个坏逼。”
但是,老板真的那么傻,那么坏么?
不见得!
你之所以有这种智商优越感、道德优越感,
无非是因为,你没做他的事。
而当你有一天(如果有一天)也站在他的位置,你就会知道,你的洞见连当年的傻逼都比不上,道德差到连坏逼都不足以形容。
而那时你也才会知道,不做,永远看不见问题。做,问题源源不断。
同时也才知道,不做,你永远完美。做,一路被人骂。
当年史玉柱参加节目,被一个人指着鼻子,说要教他做人。史玉柱也是一脸正经地说:“嗯,你说得对。”
说得对吗?
对。
所有的“说”,都特么地正确无比。所有的“做”,都漏洞百出。
但你要知道。
评价不是事实,只是解释。
而更多时候是情绪用事,偏见使然,或者说位置所限。
“说”的人会自摸自嗨,陷在“我什么都知道”的全能自恋中,觉得万事万物,不过如此。
真的“不过如此”吗?
想得太天真!
太多事情,远超我们狭隘的认知。
所以古今中外,想捧人与想黑一个人,从来都不费吹灰之力。
捧,一堆好事在那里。
黑,一堆恶事在后头。
就看你如何取舍。
Part.3
这是评价人。
评价事,也是一样。
很多人都会在进入影院前,关心电影的评分,而评分高低会对观影决策产生影响。
但是,有些评分网站,与真正的电影批评毫不相干,他们给电影打分的方式就像在赛马场上评价一匹马、在网上评一家餐馆或者评一个家用电器。
因为票房如今已经变成了电影的一切,不但让首周末票房变成了厮杀的竞技,也让影评方式更加残酷。电影人沦为内容工匠,观众沦为不想冒险的消费者。有些影评甚至与电影的创作过程和理性观摩毫不沾边了。
这些网站为严肃的电影人制造了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越来越多的影评人在单纯地评头论足、说三道四,并享受着导演们被批评声撕碎的场景。
就如《黑天鹅》的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新作《母亲!》也无法避免差评一样,只是因为它无法被具体地定义和解读,无法被浓缩成两个字,也无法被清晰归类。
我想反问,“这部电影真的需要被强行解释吗?”
这部电影真的不需要解释,它的全部元素都融合在体验里,
真正的电影人,不是拍出好电影让你即刻解码的。它们被拍出来,甚至不是为了收获即刻的赞美。
Part.4
前段时间有一篇热文标题叫《腾讯的背水一战》,(目前在公众号上是搜不到的,被封了干净)。
大致内容简要如下:
先举诺基亚倒闭的例子,喻意大企业战略失误就会大厦倾倒。然后指出腾讯的核心不是产品,而是流量,但最近这些年腾讯的流量根基动摇,被以短视频为主的头条系抢走了大量的用户时间,所以腾讯现在很危险。
关键时刻腾讯阅文平台搞出了文创战略,抢走了网络小说作者们的IP,企图控制内容上游。最后批判了一下腾讯格局低,阿里和全球做生意,头条(抖音)向境外输出文化,而腾讯只会在国内做游戏挣青少年的钱。
文章的上半部分比较客观,不过用户时间竞争那一套逻辑两年前就开始流行,观点并不新颖。
中间突然夹了阅文那一段有点莫名其妙,整个阅文不到400亿市值,还不足以影响4万亿市值腾讯的战略。
至于最后格局那段作者个人主观倾向太明显了,以致于不为腾讯平台所容。
以下是腾讯19年q4和20年q1的数据,是环比对比,不是同比对比。
可以看出在疫情的冲击下腾讯表现优秀,微信、QQ活跃用户、视频、音乐、网络游戏、社交网络收入都环比逆势增长,这些是腾讯大厦的根基。
网络广告环比跌13%,增值服务跌2%,金融科技环比跌12。
总体情况来看收入1080亿,同比+26%,净利润288亿,同比+6%,这个业绩表现是超预期的。
虽然热文中提到的短视频领域腾讯确实输的很惨,但腾讯亡羊补牢,连续追投了快手和B站,再加上自己的腾讯视频,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网络世界,人人都可以评价,腾讯是靠什么什么起家的,快手和B站是靠什么什么做大的,但是,我们能做成另一个腾讯和快手 B站吗?
我们不能。
因为,我们只会评价,不会创造。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别那么相信判断。
如果要想了解一个人,去看他如何做事。如果你想了解一个领域或一件事,别听人说,也去做。
做了,你才能摔得头破血流,才能被万千人诟病和非议,才会爬出一个坑,又掉进一个更深的坑,才会敬畏,才会成长,才学会闭嘴。
多年之后也才明白——
坏人都死于话多。
做的人,才会活到明天之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