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公众号“王阳明心学”刊出一篇文章,叫作“董平教授从根儿上就讲歪了”。这篇文章立意虽然高远,但是对董平教授的观点批之过急,又拼命要为阳明学这朵鲜花争一个牛粪级的重量,所以老沙感觉有必要写几句。
▌之所以说这篇文章立意高远
是因为它揭示了“心是一实不二的”。作者应是经过真修实证的修行人,否则难以语此。在此境界来论阳明学,便不会堕入功利俗念,已经超然于当今心学大热之下的多数学人了。
▌之所以说这篇文章对董平教授的观点批之过急
是因为这篇文章在引用董平教授的话并进行批评时,至少存在两处关键性错误。
❶把董平教授的“寂”和“显”的关系说成了“静”和“显”的关系。
此文把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寂”,误认为“静”,而如果真的听过董平教授的课或者即使只是看过讲课视频,都不会犯这个错误。
董平教授非常看重这个“寂”字,他说“这个寂字太重要了,仅凭这个寂字,王阳明可以跻身世界一流思想家之列”。
这个“寂”字,用董平教授的话来说,它“寂感神应”,“没前没后没中间”,是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
在现代的意义上说,董平教授提出的这个“寂”,至少跟“薛定谔的猫”的理论高度是一致的。
不妨再看看《传习录》中阳明先生的原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❷说董平教授认为阳明学是唯物主义。
这句话也是不准确的。因为董平教授根本没有这么说过。他只是说了“我个人的观点,实际上王阳明和主观唯心主义没有太大的关系”。
董平教授没有说王阳明的思想是唯物主义,他只说了他不是唯心主义。而且,董平教授论述的重点在于一种人和物之间的“关系情境”,直指“心外无物”。
实际上,也不是任何一种哲学观都有必要分个唯物还是唯心。
康德就是一个既坚定反对唯物主义,又坚定反对唯心主义的重要哲学家。而新儒学大家牟宗三先生,就是把康德思想与阳明思想对标的。
要证实我以上指出的两点并不难,董平教授有一个《王阳明心学》的系列公开课,网上很容易搜到。
这个系列一共9集,每集35分钟左右,第7集的名字叫作“心外无物:生命境界的无限圆融”。正是在这一集中,董平教授讲到了“岩中花树”的例子,讲到了“寂”和“显”的问题。
▌最后,之所以说作者在为阳明学这朵鲜花争一个牛粪级的重量
是因为笔者认为,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在阳明先生那里,不是一个问题,在修习阳明学的人这里,也不应成为一个问题。
❶在哲学上,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实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翻开任何一本现代哲学史,在20世纪,哲学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是它的语言学转向,分析哲学成为显学。本体论问题,在哲学上不再有重要的研究和讨论价值。
所以,争论阳明学是唯物还是唯心,就类似于争论这朵鲜花是不是有牛粪的重量。可能用重量衡量一件事物多少都有些意义,但是,鲜花的艳丽与芳香,并不因它重还是轻而改变。
❷阳明先生教学生研修学问,从来不会去回答一个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问题。
山中有花,自开自落,先生只引导学生区别一个“你未看此花时”和“你来看此花时”,而不去问一个“此花到底是唯物还是唯心”的问题。
其实当年先生和他的弟子们也没有纠结过这个问题,所以何必分个唯物还是唯心呢?
东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是不同的,就像中医、中药,如果非要用西方的病理学、药理学来给它定性、分类和判断好坏,难免胶柱鼓瑟,不得要领。
以上絮絮叨叨说了这些,已有言过于行之处,近乎“身谤”了。
草草于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