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因为有爱,让你不再害怕长大

因为有爱,让你不再害怕长大

作者: 胡小碧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21:14 被阅读0次

    文/胡小碧

    小时候,看过一次《彼得·潘》,印象中这是一个小男孩拒绝长大的故事。文字里有淡淡的悲伤,但始终不知道悲伤的原因是什么。

    直到这次重新又看到《彼得·潘》,才恍然没有妈妈的爱,是悲伤的源头。在彼得的永无乡里,他始终走在寻找妈妈的路上。整个故事剔除情节,只余下骨架的话,有点像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只是,小蝌蚪最后找到了妈妈,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而彼得·潘周而复始地重复寻找的动作,于他而言,已是幸福;于我而言,却是悲伤。

    尤其是结尾时,他每年春季都会来温迪的家,带温迪的孩子去永无乡,假扮他的妈妈,做温迪曾经做过的事。一切都是假的,但在彼得的眼中,假的和真的是一样,他在贪恋好不容易找到的母爱。

    看到这里,真的很心疼。如果没有当初的不计后果,可能故事的结局不会这样。

    他喜欢冒险,喜欢飞出窗户,去看外面的世界,喜欢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束缚。不曾想,当他回来时,窗户上了闩,床上躺了小弟弟,妈妈已经忘记他了。

    我们有时会像那些没心肝的东西——孩子们那样,说走就走;不过这些孩子们也怪逗人喜爱的;走了之后,我们会自私自利地玩个痛快;当我们需要有人特别照顾时,我们又会回来,并且很有把握地知道,不但不受惩罚,还会得到奖赏。

    他们对母亲的爱这样深信不疑,以至于他们觉得,可以在外面多流连时候。

    彼得就是有如此的自信,才一次又一次地跑出去。只是他从来都不知道,跑出去的后果是如此严重,严重到他得到了世界上所有的快乐,却唯独少了妈妈的爱。

    当温迪一家人团聚时,只有彼得·潘一个人悄悄躲在窗外。窗户里的一切,与他无关。詹姆斯·马修·巴里说,他隔窗看到的那种快乐,他却被关在了外面,永远也得不到。我想他是羡慕的,羡慕有爸爸妈妈的疼爱,羡慕家人都在身边,羡慕温迪拥有的幸福。

    幸好,他带走了达林夫人的吻,那个连结婚多年的达林先生和孩子们都没有得到的吻,彼得却轻易得到了。这是妈妈温柔的爱。

    与海盗胡克在礁湖的战争后,他还得到了永无鸟妈妈的爱,因为它救了他。

    迈克尔带来的风筝只能承载一个人的力量,他把机会给了温迪,自己留在礁湖上。大概是看他可怜,永无鸟动了恻隐之心,拼尽全力把鸟巢划到他的身边后,丢下两个卵,飞走了。

    我们的小男孩并没有恩将仇报,把两个卵丢到海里,反而把他们放进了帽子里,永无鸟又飞回来了。后来,所有永无鸟的巢都筑成了帽子的样子,就边缘有宽边的,方便孩子们散步。

    你看啊,彼得是懂得如何回报爱的,只是身边人没有教他罢了。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对一些小事加以正确的引导,能让孩子学会爱别人,学会感恩。

    话又说回来,看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温迪能做他的妈妈,精灵叮叮铃和印第安人虎莲公主就不能呢。大概有三个原因吧。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温迪和他一样都是孩子,都有一颗纯粹的心。他们相信有永无乡,相信有仙人,相信自己会飞,对很多大人表示怀疑的事情,他们都是相信的。

    因此,喝了毒药的叮叮铃,没有死去,反而得救了。长大后的温迪,就不这么幸运了。她反复问女儿,自己是不是真的会飞,在永无乡的冒险经历是不是存在,她再也不是那个快活的、天真的、没心没肺的孩子了。

    看到这里,我很难过。大概每个人都有一个永无乡,我们都曾是彼得,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现在却成了温迪,总是怀疑曾经相信过的事,心中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肩上多了很多责任。人的成长,或多或少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得必有失。

    第二个原因是,他不愿意长成父母期望的样子,宁愿做个小孩,老是玩。与其说不愿意,不如说是害怕吧。害怕成年人冷冰冰的世界,害怕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更害怕失去逍遥自在的生活。

    他有多害怕长大呢。有三个细节足以证明。其一,不允许永无乡的孩子长大,所以岛上孩子的数目时常变动;其二,不允许孩子的模样有一点点像他;其三,他害怕见到长大后温迪的样子,据巴里所写,这是彼得第一次害怕。

    他应该是恐惧的,恐惧的是原本的好友,竟然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只有他还是他。真的替彼得感到高兴。所有人都会失去最美好的童年,只有他在时光深处永远不老,快快乐乐地做着最真实的自己。

    所以,让孩子像彼得一样,拥有一个无忧的童年,每天都开开心心的。不要让所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变成孩子心里最重的负担。孩子本就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力,但人生只有一回,就让他们按照自己想要的去生活就好。

    第三个原因,是没有爱。爱有多么重要。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疯传的,中国弃婴因为在爱中长大,两年后变成美国小公主的事就足以证明。

    其实,打心眼里,除了温迪,他从来瞧不起母亲,是怨恨大人的。永无乡有个传说,每呼吸一次,就会有一个大人死去。他的恨就是这样严重。

    但这不代表彼得心中只有恨,没有爱了。在温迪面前,他像个孩子,满足母亲所有的要求。温迪要一间漂亮的房子,要华丽的窗、玫瑰花和小婴儿,他带着其他孩子,立马去做。

    在孩子们面前,他像个成熟的父亲,教他们森林里的防身技巧,不能质疑他的任何决定,勇敢地把温迪和孩子们从海盗胡克手中救出来,最后还成功地打败了胡克。

    他并不是会爱,因为没有人教,他都是凭着孩子的本能去爱的。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爱而来,只是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难免做出伤害孩子的举动而不自知。如果能像达林先生那样,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好了。

    达林夫人负责照顾家里和孩子,达林先生负责赚钱养家。他是个爱面子的人,邻居都请了保姆照顾孩子,他也请了,只是这个保姆是一条名叫娜娜的狗。

    娜娜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孩子,可达林先生觉得自己的家庭地位,没有一只狗来得高。不仅让娜娜喝下像牛奶的药,还把她拴在院子里,不让她进育儿室。

    此后就发生了三个孩子“离家出走”的事情。达林先生非常懊悔,把所有的错误都怪在自己身上。他觉得,要不是他把娜娜栓在院子里,以娜娜的警觉性和聪明是能够阻止的。

    所以他发誓,只要孩子们一天没有回家,他就一天不出狗舍。每天早上,他坐着狗舍上班。要知道,一个爱面子的人,能做到这样的程度,那是真的知道自己错了。而且,从此以后,他不让娜娜进狗舍,还无条件地听从娜娜的意见。

    说实话,看到达林先生的做法,虽然觉得有些极端,但真的很开心。这样一个举动,变相在告诉孩子,爸爸是个普通人,也会做错事,但勇于承认,改正错误就好了。给孩子一种我们是平等的感觉,再也没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

    起初觉得这是个童话故事,孩子们来读会更加合适。现在想想,成年人可能会更有共鸣,收获更大。因为我们都是从孩子过来的,知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又是以怎样的心态度过的,更知道什么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摩登家庭》里演大姐海莉的萨拉·海蓝德,在28年的人生中,做过大大小小手术共有16次。其中接受过两次肾脏移植,期间还抑郁到想自杀,因为第一次父亲的肾脏,在她身体里,出现了排异。她说,是家人和朋友的爱,是支撑她坚持下来的动力。

    这与詹姆斯·马修·巴里借用《彼得·潘》,想要告诉我们的事情如出一辙。人生从来不是康庄大道,可能会遇到高山,遇到河流,但我们可以像彼得·潘一样,勇敢地面对每一次冒险,而且爱也会让我们奋勇直前,做自己人生的英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为有爱,让你不再害怕长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eo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