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校通知每个老师统一收看由人民日报体育部、人民网、中国移动咪咕主办的《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看完后,很受启发,觉得与自己所教的思政课程很契合,今天上午,又回看了一遍,还认真地做了笔记。
参加奥运会,拿到金牌,达到自己运动竞技水平的颠峰状态,这是每一个参赛运动员参赛的直接动因。这在表象后面,是展示运动员们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展现爱国、传承、奋斗、坚持梦想、全力以赴的体育精神,这是运动的魅力之所在,也是核心之所在。
一、爱国的精神
不论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的许海峰、还是本届东京中国奥运代表团首金得主的杨倩,他们身上,都充分体现了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是一致的,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就不会有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的夺金掠银,每一次国歌奏响、国旗升起之时,就是我中华民族复兴、国力增强的标志。记者采访获得本届奥运会上铅球项目金牌获得者巩立皎,问她整个比赛过程什么时候最激动,她说是站在领奖台上,听国歌奏响、看国旗升起的时候,自己内心是最激动的,这应该也是所有运动员们的心声。
我曾经有在上课时,让学生们思考:做人和做禽兽之间其本质的区别在哪里,人的生命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又是什么。当然,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五花八门。我的理解是:我们生而为人,与动物禽兽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人有利他精神,个体能为这个群体作出奉献和牺牲精神;而动物禽兽,更多是倾向于让自身生存的更好、更舒服,是利已。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不畏强手、奋勇拼博之时,他(她)不是为自己而奋斗,而是为群体(国家、民族)去奋斗,最终,当他(她)成功了,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之时,才会觉得最为激动与兴奋,因为在这一特殊时刻,他觉得自己想要为群体(国家、民族)的奉献和付出已经实现,任务完成了。否则,如果他想到的只是个人利益的话,那应该是在领取奖牌或资金时最感兴奋和激动了。
二、坚持不放弃的精神
这次课程挑选的奥运金牌运动员,有几个人都是这种坚持不放弃精神的代表,如铅球运动员巩立皎、跆拳道运动员吴静钰、花样游泳运动员黄雪辰、羽毛球运动员谌龙、残奥会乒乓球T8级运动员茅经典、乒乓球运动双圈大满贯得主马龙等。他们中间有几个已经是当了妈妈了,后面以妈妈运动员的身份参赛,这恢复训练过程中,要有多大的超强的毅力,才能克服了赛前大运动量训练所带来的痛苦;有的因为身体在出现残障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训练,重返运动赛场;有的已经荣誉等身,但出于对运动项目的热爱,继续坚持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对每一场比赛都全力以赴,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去突破自己。坚持、永不放弃的精神的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其实不仅仅是体育运动,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需要这种坚持不放弃的精神,正如许海峰在视频中所说的那样,工作本质上就是解决问题,成功也是有规律的,只有你不断去钻研,我们才能领悟和掌握这种规律,掌握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中挑选一个最优的方案,自然就能增加自己成功的概率。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成功都是建立在99%的汗水再加上1%的灵感基础上。
三、享受过程,承受失败结果的精神
如果你只盯着结果,无论你过去取得了多少的金牌,如马龙的双圈大满贯,比赛一结束,这些荣誉也都变成过去,如果他继续停留在赛场不退役,他始终要面对年龄、伤病的困扰和年轻对手的一次次的冲击,总有失败的一天,人生中没有常胜将军,每个运动员总有要要谢幕的一天;另外,任何一次比赛,冠军都只有一个,大部分参赛运动员都是要面临失败的,如何正确面对失败,承受失败带来的心理波动,这既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也是一次很好的精神塑造,奥运体操银牌得主肖若腾的回答,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很好诠释:要享受比赛的过程。
得与失,是针对结果而言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获得者,但真正能让我们精神升华的,是失,而非得。
四、结束语
总之,看完了这次的课程,我再一次认识到:奥运是载体,思政是目的。这次思政大课所要表达的,不在于金牌(竞技)本身,更在于其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