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见到小林先生,恐怕无论我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包围,就这样无所适从直到长大吧。”
要知道,没有永远的“差生”,只有不会教育的大人。
用聆听代替批评,用引导代替控制,解开孩子无形的枷锁,唤醒孩子沉睡的天赋。为孩子的人生“打光”,他便能借着光芒,活出最真实的样子,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1981年,美国《纽约时报》的读书栏目,为一本书发表了有史以来最长的书评。
这本书明明写的是小孩子的故事,读者却遍布男女老少,不仅在日本创下史上最高销量的记录,后来更是被翻译成33种语言热销全球。它就是日本著名主持人黑柳彻子的自传——《窗边的小豆豆》。
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总是在学校惹祸,才一年级就被退学了。无奈之下,小豆豆转学来到巴学园,却意外开启了一段奇妙的自由时光。她在体育课上“扮鬼”练胆量,音乐课时在地板上画画,午餐时间还要当众演讲……不知不觉,小豆豆从令人头痛的坏学生,变成了人人夸赞的好孩子,后来一路成长为有口皆碑的国民主持人。
看她小时候,真是跟我经历很像,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一直到初中二年级,老师总认为我是调皮捣蛋的孩子,经常因为做些不合时宜的动作而被叫到办公室写检查。我实际上就是精力太充沛,对什么都好奇,不太喜欢被课堂纪律所约束。
曾有人问,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喜欢《窗边的小豆豆》?童话作家曹文轩的回答,戳中无数大人的心:“因为所有人都向往这种教育。”
所谓的“差生”,大多是拿错剧本的演员。
故事的开端,始于一场退学事件。一个早晨,班主任老师把小豆豆的妈妈请到了学校。她大倒苦水,列举了小豆豆的累累“罪行”:每天上课,小豆豆总是特别不安分,不是把书桌弄得乒乓响,就是不停把文具拿进拿出。当别的小朋友在认真听讲时,她会自己跑到窗边看风景。没人的时候,她就跟屋檐上的小鸟聊天;遇到窗外的宣传艺人经过,她便大声招呼。
老师不愿责骂小豆豆,却无法再忍受她的调皮捣蛋,只好把她送走。
但其实,小豆豆不是故意不守规矩,只是对身边的一切太过好奇。她摆弄书桌,是因为它的盖子能向上翻开,跟抽屉在侧面的桌子不同,实在是好玩极了。她守着窗台,是为能第一时间看到宣传艺人的表演,小豆豆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他们一样身怀绝技。如此出人意表的“怪学生”,根本没人看好。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因为儿时对宣传艺人的崇拜,小豆豆后来走上了演艺之路。她大学时研习声乐,毕业后加入剧团成为演员,没多久转行当了主持人,最终在电视界大放异彩,名噪一时。
《奇葩说》辩手詹青云,从小就不开窍,即使她努力学习,每次考试依然稳坐班级末尾,是老师们口中的“笨猪”。学习上后进的她,却从未放弃过自己。一有时间,她就徜徉在浩瀚书海中,数年如一日的埋头苦读,最终逆风翻盘,考上了哈佛大学博士。
作家张嘉佳,从小就是个野孩子,天天在足球场和台球桌上流连,学习毫不上心,到了初三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就这样一个“学渣”,却从小学开始写小说,作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后写出了畅销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教育家孙云晓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言论:“所谓的‘差生’,都是冤假错案。”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有的种子不开花,只因花期未到,又或者它并不是一朵花,而是一棵树。被扣上“差生”人设的孩子,宛如拿错剧本的演员,扮演着别人的角色,自然处处犯错,场场低分。
其实,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拿到最好的剧本,而是寻得自己的角色。只要找到自己的舞台,每个小孩都能站在聚光灯下,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调到孩子的频道,才能加入孩子的世界。小豆豆被退学后,转学来到了“巴学园”。在这里,有两棵树围成的校门,用电车改造的教室,还有许多如小豆豆般另类的学生。对小豆豆来说,巴学园的一切都如此新奇:学生上课的座位是流动的,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同桌;上课的顺序也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最喜欢的课开始,同一间教室里有人画画,有人做手工,也有人摆上器皿做起了化学实验;
午餐时间,学生们带来“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也就是肉类、蔬菜和海鲜,大家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分享。校长小林老师,也十分与众不同。小豆豆犯了错,他从不急着处罚,而是耐心询问缘由。有一次,小豆豆为了找自己的钱包,把下水道的污物翻得满地都是,他也没有责怪,只是交代一句:“弄完要记得放回去。”他最经常跟小豆豆说的一句话是:“你真是个好孩子!”许多年后,小豆豆才慢慢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虽然别人觉得你很多地方不像个好孩子,但你有许多优点,老师理解你。
有一天,学校里要新来一辆电车当图书馆。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这辆没了车轮的庞然大物,是怎么被运进学校的呢?有人说是用拖车运,也有人说得把铁轨铺到学校来。大家讨论无果,小豆豆突发奇想:“不然我们今晚就留在学校,看看电车怎么来好了!”可是,老师怎么可能会允许学生在学校过夜呢?这样太危险了。
出人意料的是,小林老师欣然应允。得到消息的学生们兴冲冲赶回家,央求家长们同意自己夜探校园。小豆豆的妈妈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于是收拾好被褥和睡衣,把小豆豆送到了学校。那天晚上,电车被运进学校的过程,深深刻在小豆豆的脑海中。从此,小豆豆彻底爱上了学习。遇到难题,她绞尽脑汁思考解决办法,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试验;遇到困惑,她毫不犹豫地发问,勇敢提出自己的看法。巴学园对孩子天性的包容和尊重,恰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养分。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严厉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有多少家长,忙着给孩子报班刷题,赶着为孩子择校镀金,直到亲手把孩子练废才懂得:那些被奉为金科玉律的优生标准,才是扼杀孩子天分的真正凶器。
孩子需要的不是低效的教育,而是被大人们所看见。试着蹲下来平视孩子,你才能进入孩子的世界,点亮独一无二的灵魂。
每一个差生,都可以活成一束光。
每个孩子在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所以,我们要早早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它发扬光大,把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多年后,从巴学园毕业的学子,都走上了正途,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光芒。
被爱浇灌长大的小豆豆,最终把爱又传递了下去。她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这是亚洲人第一次获此殊荣。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教育孩子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培养孩子就像种树,一味浇水施肥,只会让树苗不堪重负,早早枯萎。若给予阳光雨露,让其自然生长,它便能扎根深处,直至破土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教育之路,一万次精心灌溉,也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你投射给孩子的那束光,就是孩子内心埋下的一颗火种。
火种一旦被点燃,星星之火,可聚炬为阳,莹莹之光,也终成星河。被光照耀过的人,终将活成一道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