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评 | :天台山上长出的一根藤——读胡建新《和合物语》

书评 | :天台山上长出的一根藤——读胡建新《和合物语》

作者: 庞文辉 | 来源:发表于2023-08-31 15:13 被阅读0次
image.png
image.png

庞文辉 首发《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7月18日 03 版)

天台山上长出的一根藤

——读胡建新《和合物语》

■庞文辉

天台山,坊间常唤作天台。

这是李白笔下“天台一万八千丈”的天台,也是他心念念“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天台;是佛宗天台宗的天台,也是道教南宗祖庭的天台;是隋代高僧智顗的天台,也是唐代诗僧寒山拾得的天台,亦是南宋侠僧济公的天台。

多年以前,晋太守孙绰以一篇《游天台山赋》拉开了天台彪炳文学史的序幕,多年以后,胡建新又用一部洋洋洒洒二十一万字的《和合物语》,为天台山的老故事赋予了自己的新注解。

在这部独树一帜的注解里,他以极为虔诚深入的行走,沟通天台大地,从中寻找天台的文化根脉,天台人过去与现在是如何生活,天台古今传承下的饮食与民俗。渐渐地,他发现了一个共通的地方,那便是和合。天台像是一个巨大的熔炉,海纳百川,收容天下,以时间为慢火烘煮,以天台自身的地缘伟力作薪,不断辅助燃烧,最终,形成了天台如今这样风味独特,堪称典藏的和合文化。它既是统一的,作为一个和合的整体,又是分散的,散布在天台一切的事物中,事有民俗、民风、民情,物有食物、景物、人物。事物演变中,仿佛有了自我的生命,形成物语。

所谓物语,本意是指根据事物的一些特性、人的习惯等,将人想表达的意思物化,或者说将事物拟人化,以此能表达出情感。在作者的笔下,有一股赤子之情涓涓流淌,它自华顶发源,顺着石梁飞腾而下,始丰溪环抱住它的不羁,让它心平气和地蜿蜒漫过天台大地,与赤城遥望,为国清吟唱,在琼台桐柏几度往返来回,最终带着一切奔向东海,同蓬莱仙击节而歌。这是天台始于唐代的浪漫,自李白写下“碧玉连环八面山”“青衣约我游琼台”便为它栽下了种子,胡建新在某个时间忽然看见,捡起了这些故事,最终,将新鲜的它们整饬成一道道佳肴,以飨世人。飨是乡食,出现在此处,倒有几分一字双关之妙。

第一个篇章和合物美,主讲食物与器物。一根藤是开篇,它是天台的一门木工技艺,同榫卯一样,充分展现着华夏先人的智慧和匠心,它以木为材,成品却如藤蔓一般一气呵成,木匠的创意使它可以呈现任何人所想要的图案,美轮美奂,让人惊叹不已。

《和合物语》中的食物都是天台人耳熟能详,却又那么一些一知半解的,书中将更多的细节展现出来,为食客们普及食物的前世今生。透过文字看着它们,我似乎同样看见了一道道食物,更有一个个声音清晰传来。

原本,食不发声是一名食客必备的优雅,咀嚼的声音总会让旁人心生膈应,且违背美食本身高傲且缄默的性格。然而急切的食客却无法做到优雅,他们心里似乎认为,对天台山小吃最大的尊重就是放开了吃。所以一碗《糊辣沸》,又名亮眼糊的东西,食客们可以吃得很张扬,甚至声情并茂。他们嘴巴微张,如一道石梁状,伏在碗沿,而后仿佛便有一挂飞瀑自碗底升腾起,倒卷上行,直接没入口中,食客迅速嗦食,声如急瀑击水,转瞬便将满碗糊羹抽了个彻底不见。

《吃粽》是过年以吃为名的走亲仪式,吃的是一份家族亲戚团圆的热闹,它是满桌喧闹中名义上的主角,实际却要让位给更加丰盛的鸡鸭鱼肉。《饺饼筒》的声音有两个,先是在大铁鏊上,周身抹着油的它将自己爆得噼啪作响,直至四面炸得金黄酥脆,再是在食客的口中,一口下去,饼皮豆面芹菜香干肉片等各种食材依次断开,牙齿将一切都脆生生切断,随后展开势如破竹地碾轧,酥香彻底散开,让旁人也要忍不住跟着食指大动。至于《五味粥》与《落灯扁食》,则是农历新年的标配,属天台一带传统习俗,一个作为开年第一顿早餐,一个作为正月收尾最后一顿晚餐,和年初一开门关门的鞭炮一起,成了象征新一年的味道和声音。

书中的它们在跟我们讲述这些物事的时候,语调温和,顺着时光的足迹娓娓道出。作者过往沉浸天台的经历和阅历,好像自然就通过物化的语言呈现出来,言语之中,饱含浓浓乡音与乡情,让在外的人,也能顺此找到回乡的路。

到第二个篇章,讲述的对象变作了景物。景物是天台最不缺的,以前有老十景和新十景的说法,后来经过历代文人墨客、隐士游侠的发掘探索,实际上三十景都不止。在古代,徐霞客开启天台山旅行那会,天台的自然风土,人文古迹数不胜数,几乎达到了移步换景的程度,走几步豁然就可发现新景致。这么多景的故事,作者将典型的挑选出来,既有讲述,亦有怀思。景向来是托物言志最好的载体,它坐落世间,从几万到几亿年的时光不止,无尽的岁月里,它见惯了人世的沧桑变迁,也见识了一代代的世人,又被一代代的世人所见,所感,留下一代代的印记。

《和合物语》中的景,既有《天台散记》这样散文诗形式的总括,也有《溪流组章》《石桥游记》这类细致处的描摹,还有《筋竹岭随想》这种借景抒情的思亲之作,“感觉家是空荡荡的”,祖孙深情,拳拳之意毕露,似有几分归有光写的“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般的怅然,让人不禁伤感共情。

之后篇章,讲的多为故事。这些故事都来自作者走访深挖,足迹遍及天台全境,不断走访,深入研究,谨慎考证,细心记录,最终获得了丰富翔实的一手史料。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全书的内容厚度,进一步拓宽了和合文化的范畴,也具备一定的史料价值,是助人了解天台,读懂天台的一本优质读物。

作为一本书,《和合物语》为我们详细解构了天台的和合文化,将其拆分为美物,风景,故事,情思,艺文等不同篇章,最后读完,却像是仿佛慢慢在思绪中完成重组,合为天台。

它始于一根藤的故事,最后似乎又回到了一根藤,一根更为粗壮包罗万象的藤。这根藤环绕起天台的古往今来,由和合文化总括,融合天台风土、地方人情、寒山拾得文化、济公文化、徐霞客文化、天台宗文化、道教南宗文化、宋韵儒家文化等诸多传承文化,兼容发展,和谐并存,合而为一,发扬光大,最后演化作天台人视为象征为之自豪的精神图腾。

责任编辑:谢宛霏

文/庞文辉

相关文章

  • 建筑物与藤--无机与有机组织的差异

    一个建筑物不会长出另一个建筑物但一根藤会长出另一根藤你看橘子、柚子,组织的多么和谐有机最微小的生命力量也是蓬勃、自...

  • 025 作业

    (一)藤有藤的追求 阳台外有几个空置的花盆,其中一个靠着墙根,里面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一根细细的藤,当这根藤刚刚...

  • 备忘顺口溜04-2023-02-6

    d、t的口齿练习 1.东洞庭,西洞庭,洞庭山上一根藤,藤上挂铜铃。 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定铜铃静。 2.白石塔,...

  • 在折磨中成长

    鹰要重生,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

  • 喊家乡活动        张小娜

    和合天台 “大麦黄黄,小麦黄黄,做个麦饼请大王,请大王哎!”如果你来天台做...

  • 万思乐学V-learn小西妈双语工程1708期133号Coco2

    音频:清英3A1,清汉第四册《高高山上一根藤》《 How anansi got his stories》 动画:中...

  • 牛奶果?

    今日在山上游玩,突然发现一根藤状植物上,结满了红黄色的果实,大小如同小时候山上见过的羊奶子。但与羊奶子不同,此物果...

  • 闪亮的心叶

    绿草丛中,总会有一根两根藤蔓横绕过来,心形的嫩叶上下对称,点缀着不断延伸的藤。藤的最前端是刚长出的叶子,还没有张开...

  • 需要改变的勇气

    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 把指甲一个一个的拔掉。 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 它会再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 经历漫长的五个月以...

  • 绕口令

    高高山上一条藤 高高山上一条藤 藤条头上挂铜铃 风吹藤动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 | :天台山上长出的一根藤——读胡建新《和合物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jg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