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2丨爱:什么让我们在一起?

02丨爱:什么让我们在一起?

作者: 满塘荷叶一枝莲 | 来源:发表于2021-05-05 12:59 被阅读0次

我曾经去参观过一个失恋博物馆,里面陈列了很多恋人的纪念品:有相互赠送的生日礼物,有因为异地恋所产生的满满一筐的火车票和飞机票,有写给彼此的一沓沓情书……每件纪念品都写满了对爱的渴望、对恋人的思念和对于伴侣分离之后的悲痛。

为什么在分离以后,人们对恋人有这么强烈的思念和渴望?是什么力量把两个人牢牢绑在一起?这一讲,我们就来讲讲亲密关系背后的动力:爱。亲密关系是以爱为核心的,没有爱,两个人就会变成搭伙过日子。爱能给人带来最大的喜悦和痛苦

可是什么是爱呢?千百年来,无数人曾发出这样的疑问,也有无数人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诗人可能会觉得,爱是浪漫的感觉;生物学家可能会觉得,爱是性冲动的衍生品,是吸引人繁衍后代的手段;经济学家可能会觉得,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换。这些说法都有道理。

爱在心理学里有一个特别的概念,叫做依恋(attachment)。亲密关系中的爱,是人类的一种依恋本能。

爱是依恋本能

什么是依恋呢?让我从鲍尔比(John Bowlby)的依恋理论说起。很久以前,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就发现,孩子和父母,尤其是母亲之间,有一种非常紧密的情感联系,叫依恋。

你是否还记得在妈妈怀里睡觉的场景?两个人呼吸连着呼吸,心跳连着心跳,就好像两人变成了不可分离的一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只要在妈妈身边,就会觉得安心,如果妈妈不在,他们就会变得非常不安,就像生病了一样,会不停哭泣,喊“我要妈妈我要妈妈”。这种依恋,对婴儿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母亲和孩子之间稳定的依恋有四个特征:

第一:强烈的情感。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我们都看到当孩子被迫和妈妈分离时,孩子会克服千难万险去寻找妈妈。而与妈妈的离别会带来巨大的失落感。

第二:彼此的回应。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妈妈抱着孩子,用温柔的目光看着她,对她微笑。而孩子会报以同样的微笑。如果孩子看妈妈的时候,妈妈正好忽略了,或者没有回应,孩子就会变得很失落,就好像跟妈妈失去了联系一样。

第三:依恋关系的唯一性。一旦依恋关系建立起来了,别的照料者都很难代替妈妈的角色,无论这个照料者有多好。同样,妈妈也很难随便找一个孩子来代替这个孩子。

第四:依恋关系是最纯粹的情感关系,而不是利益关系。虽然有养儿防老的说法,但是在依恋关系中,父母爱的是孩子本人,而不是孩子带来的用处。同样,孩子最看重的也是与父母的情感,而不是父母的养育功能。

真爱的四个特征

你可能没有想到,成人亲密关系中的爱,也来源于人类同样的依恋本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种情感,和母子之间的依恋情感不仅有相似的生理基础(多巴胺和催产素),还有相似的体验和特征。

为了说明这种相似的体验和特征,我想先请你来设想一下:假如你正跟一个人交往,对方看起来对你不错,可也有些捉摸不定。你该怎么判断对方是真的爱你、是逢场作戏,还是人家只是想跟你做朋友,是你自己想多了呢?

你可以通过四个特征来判断:

第一:你们之间是不是有很强烈的情感联结。

你会想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在乎你,有多在乎。他会不会记得你们在一起时说过的一些话、记得一些对你有意义的重要日子,比如你的生日;他会不会知道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们会不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果你们要分手,他会痛不欲生,还是会满不在乎。这些都会提示你,你和他有没有强烈的情感联系。

第二:当你们在一起的时候,对方是真的在回应你,还是在自说自话。

你会想,跟他说话愉快吗?能说到一起去吗?这不只是意味着你们有相似的爱好、生活或者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他能懂你,并对你说的东西有兴趣。

如果你想跟他分享一件高兴的事,比如你今天涨工资了,他会替你高兴,而不是说就这么点钱有什么好高兴的。如果你跟他分享难过的事,比如你昨天做了一个噩梦,他会关心地问你什么梦,而不是很不屑地说噩梦嘛,又不是真的。你们可以聊天气,聊今天吃了什么,聊看过的电影,彼此的工作和心情。在这种细碎的回应里,你们在滋润彼此,你们开始变亲近。对彼此的有效回应,也是真爱的标志。

第三:你在对方心里是不是特殊的、唯一的一个人。

他对你的好,有没有同样对别人。他说过的感动你的话,会不会转头跟别人也说一遍。如果他对很多异性都很热情,而你只是其中一个,那你就会觉得被欺骗了,并觉得他可能不是真的爱你。当情侣对彼此表达爱慕时,经常会说的是:“你是我心里最特别的一个人。”特别和唯一,就是真爱的标志。

第四:对方爱的究竟是你这个人,还是你对他有用。

如果他告诉你他很爱你,但坦陈这种爱是因为你有好的家庭背景、你有高学历,或者你对他的事业有帮助,你仍然会觉得不舒服,并怀疑他对你的爱是不是可靠。

如果他符合上面的四个特征,那你就有很大的把握判断他是真的爱你。

真爱的四个特征,既是维系父母和孩子的情感纽带,也是维系亲密关系的情感纽带。

孩子会跨越千山万水去寻找妈妈,恋人也会如此。当妈妈看着孩子的眼睛微笑时,情侣之间也在相视一笑。情侣会说:“你是我心里最特别的一个”。而孩子会说:“我只喝妈妈给我倒的奶!”“我的鼻涕只能妈妈来擦!”女生和男生会介意,对方喜欢自己是不是只因为自己有钱或者长得好看。而孩子也会质疑是不是因为自己乖巧成绩好,才让爸爸妈妈喜欢。

其实,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跟爱人在情感上的联结,也渴望从爱人身上获得亲近和回应。

当两个人的情感足够强烈,有回应,两个人都把彼此当做特殊和唯一,重情感而不是重利益的时候,两个人就会对彼此的爱满意,而这种满意又会增加彼此的联结。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就会愤怒、伤心,觉得自己被背叛了,甚至想要离开。

爱让人在一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呢?答案是,为了“我们”这个系统的稳定。如果从系统的角度看,有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捏合在一起,让他们甘愿接受限制,甚至为“我们”去牺牲“自我”呢?

首先,这个力量一定要足够大。大到如果两个人不在一起,就会彼此想念,如果要分开,就会痛不欲生。“直教人生死相许”、“不爱江山爱美人”。其次,为了让系统有效运作,这个力量要让系统的不同部分,畅通地交流信息。两个人要对彼此的需要、想法和感受足够敏感。要能够交流,愿意彼此回应。

然后,这个力量可以粘合彼此的同时,也能划定“我们”和其他人的界限。也就是说,系统里的人,不能随意属于另一个同质系统。所以,系统里的人必须认为彼此是特别和唯一的,否则系统就太容易崩溃重组了。最后,为了让这种吸引力足够持久,吸引必须要建立在对方稳定的内在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可变的外在条件上。也就是说,吸引对方的是你这个人本身,而不是你的外貌、财富、学历等等。

讲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明白了,这个吸引力就是真爱。真爱的特质,其实都是为了维持亲密关系这个系统的稳定有效而设计的。“爱,就是为了在一起。”如果这个系统不够稳定,人们就不会对系统有强烈的归属感。亲密关系也没法变成能够超越自我、对抗时间的东西。

 划重点

1、爱在心理学里有一个特别的概念,叫做依恋(attachment)。亲密关系中的爱,是人类的一种依恋本能。

2、母亲和孩子之间稳定的依恋有四个特征:(1)第一:强烈的情感;(2)彼此的回应;(3)第三:依恋关系的唯一性;(4)第四:依恋关系是最纯粹的情感关系,而不是利益关系。

3、可以通过四个特征来判断是否是真爱:(1):你们之间是不是有很强烈的情感联结;  (2)当你们在一起的时候,对方是真的在回应你,还是在自说自话;(4)你在对方心里是不是特殊的、唯一的一个人。 (4)对方爱的究竟是你这个人,还是你对他有用。

思考题

爱上某个人,就是和这个人产生了依恋关系,而依恋的标志就是强烈的想念。在什么时候,你曾对某个人有过最强烈的思念?这种思念怎么推动你们在一起?

爱上某个人,就是和这个人产生了依恋关系,而依恋的标志就是强烈的想念。比如早上起来的时候,会想着他是不是也起床了,然后就会给对方发信息,得到他的回应后就会很开心很满足;中午吃午餐的时候,会将自己吃的东西拍照给他,告诉他自己今天吃了什么,在哪吃的,花了多少钱,口感如何之类的。这个时候,他也会回应我,表扬我会规划自己的生活,有时候还会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多增加点蔬菜和水果之类的。同时,他也会分享自己在吃的食物,今天上午自己工作中的趣事之类的;我们俩都喜欢听歌,会分享彼此的歌单;平时晚上的时候,我们常常约好共读一本书,共听一段音频,或共看一部电影(在网上看)之类,看完之后会讨论,总是你先发言说你的观后感,然后是我再说一些观后感,最后通常是他把我们把2个人的观后总结提炼,然后他又主动对应学之前自己的做法,还会自己评价自己哪些做法可取,哪些好好傻哦,很多时候他会用学到的东西发明一些暗号——只有我们之间才懂的话和动作。别人都不知道,这种唯一性和神秘性很让人着迷。

我们也会在大致规定的时间内,去对方的城市探望对方。我去HK看他的时候,他会带我到他工作的公司逛逛,会介绍他的同事、好朋友、球友给我认识;他会带着我去HK各地游玩,告诉我那些他平时喜欢玩的地方和设备,我害怕不敢玩时,他会耐心教我鼓励我;每次出门时,都是他在背包里准备好了水杯、零食、交通卡、耳机等等(唉,就是这样的体贴入微让我沦陷的);他回成都时,会带我去他的儿时成长的地方看看,会跟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讲到高兴处时像个孩子……

这种思念,这种情感的积极流动,就推动了我们要一起的决心,哪怕是大概率会在短期内成为异地夫妻。今天学了陈老师的课,对照真爱的四个特征来看,我觉得我和他之间做得最突出的有(1)对方对我永远都是高响应,是真的在回应我而不是在敷衍我教导我; (2)对方爱是这我这个人,能够最大限度地接纳我,包容我,而不是我身上的功能和好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2丨爱:什么让我们在一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mk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