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确幸”是指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持续时间从三秒到一整天不等。是村上春树在随笔中提到,被文青翻译后引进国内。
在产品层面:用户会因信任产品的系统能力,而对产品表面功能产生确定性的依赖。比如你在超市货架上看到以前喝过的可乐,你还可以确定这次也是熟悉的味道。这就是小确幸。
在运营层面:用户会在博大彩和小确幸之间摇摆不定。比如商家搞活动,你有时候会选择抽奖的不确定性,但有时候会选择买一送一的确定性,这也是小确幸。
产品中的小确幸
对用户来说:稳定的系统能力打造的确定性是依赖,这种依赖感是无数个小确幸堆积而成的。不稳定的系统能力引发的不确定性是伤害,悲催的是,用户只关心产品的体验,并不关心你为背后的系统能力付出了多少。
系统能力
给你阳光和泥土你能做出苹果么?你可能无从下手,但苹果树就可以,长出苹果就是苹果树的系统能力。做产品也需要打造的一个超级复杂的系统能力,只为了产品表面的一点点呈现,源源不断提供确定性的服务,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依赖。你要吃苹果来找我,随时随地都可以供货。
确定性是依赖
人对确定的事物会产生天生的依赖感,好的系统能力往往提供的都是确定性。比如你累了回到家里会有一个温暖的怀抱,这就是家庭的系统能力为你提供的确定性;微信8年了一直都是最初你熟悉的样子,每个功能每个按钮都在原来的位置,想要做什么一目了然,这就是微信的系统能力为你提供的确定性。
不确定是伤害
人对不确定的事物天生没有安全感。比如你受了很多委屈,想找人倾诉,却不知道对方愿不愿意听你说,或者能不能理解你,这就是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全感;一家营业时间随心所欲的餐馆,一个没有理由胡乱卡顿的APP,和一个四条腿不稳的椅子,一辆经常掉链子的自行车没有本质差别。都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能力提供的糟糕产品,对用户体验造成的伤害。
营销中的小确幸
小确幸和博大彩两种不同风险类型。喜欢小确幸的叫做风险厌恶型,喜欢博大彩的叫做风险偏好型。
点每个人的并非一直都是一种风险类型,这里有两个选择题
假如有两个方案:直接给你一百万和掷一次筛子掷到6的话给你一千万,你会选哪个?
还有两个方案:直接给你一块钱和掷一次筛子掷到6的话给你五块钱,你会选哪个?

我问过很多朋友,他们都忽略了数学期望,答案几乎一致,选择一百万和掷骰子拿五块钱。
风险厌恶型:小确幸
我们把喜欢确定的小收益而放弃不确定的大收益的现象叫做确定效应。比如打麻将常说平胡胜自摸,落袋为安,说的就是这种心理。
商业社会也有很多这样的案例。麦当劳第二杯半价,外婆家3元的麻婆豆腐,超市收银台的加价购买便宜商品,淘宝的买一送一,都是讨好客户的小确幸
风险偏好型:博大彩
当确定的小收益足够小,或者成本足够低时,人们往往开始喜欢博大彩,也就是从风险厌恶型转化为风险偏好型。比如客户常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商业世界也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你小时候吃干脆面集过卡片吗?你参加过淘宝商家的一元秒杀活动么?你玩过餐厅的幸运大转盘吗?你用过信用卡的积分抽奖吗?这些都是在引导用户低成本博大彩。
总结
做好产品可以更好地服务用户,做好营销可以更好地触达用户。
产品中提供的确定性是用户体验的重要指标。
产品确定性依靠的是背后的系统能力。
营销中的确定性小收益可以更好地吸引用户。
喜欢小确幸的用户会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愿意博大彩。
微信公众号:司马放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