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见过你

作者: 艾马丫 | 来源:发表于2017-03-19 23:20 被阅读17次

    在哪见过你

    潋滟的眼神

    扬起的唇

    梦里?

    不,    回忆里

    在哪见过你

    清晰的思路

    流畅的回答

    习册?

    亦,   灯光里

    似曾相识的感觉总是出现在曼妙的爱情故事里,悱恻的感觉让男女主如天生注定般缘去缘来,一如宝玉说在什么地方见过频频,也如林妹妹对宝哥哥的好生熟悉,在红楼里,他们见过,在不知哪个空间里。

    心理学中,也有似曾相识,它指的是在你第一次经历某件事的时候觉得自己曾经经历过。如果一个新的经历(不涉及细节)触发了一份模糊的过去记忆,那么你就可能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最常见的就是见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觉得自己曾经认识他,但是,任凭你逡巡记忆的各角落,仿佛那个名字、那个场景就在舌尖上,但,在口腔接触空气的几秒钟里你说不出来,是的,想说但说不出来,等到场景远去,你可能突然想起,那是在同学婚礼上的见到的伴郎,只不过那时候他西装革履,一丝不苟,而现在比较随性、不修边幅。

    正如这个世界上黑白的中间有灰,在你记得,或全不记得一件事的中间,部分记忆才是最普遍的存在。对于很多事情,你“似乎是知道的”,然而,一时之间,你不能把信息从大脑中提取出来,也就是记忆卡壳,这种似乎知道和似曾相识都是部分记忆对自己存在的宣誓。在你回答不了简答/填空的时候,选择题则能够让你“似乎知道”的信息提取命中率大大提高。这里,信息再认——认出过去有的信息,是比回忆——用脑袋回忆更为有成就性的记忆容量测试。他们的关系有点像“认得脸,叫不出名”。

    在我的学生时代里,对于这种看见题目仿佛答案近在眼前、越乎纸上但你就是写不出来的——部分记忆,叫做功夫不到家,一者你没有理解,二者就算死记硬背你也没有过关(当然,这是下下策,不推荐的学习方法)。但不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在,某种本质上,都是记忆的作用。所谓的理解,其实也是为了很好的记忆而采取的一种编码形式,方便你举一反三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提取、编码、再录入、再提取……如此循环,构成你的人生(就是这样,不要怀疑,你的记忆决定了现在的你)。

    好好运用记忆,好好成就自己。

    “在哪里见过你”

    “哦,可能是那个下雨天里”

    “好巧,那天我的世界也在下雨”

    “嗯,天气预报那天就是下雨天气”

    “。。。。。。”

    最后,一个冷段子。不知你有没有get到笑点^_^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哪见过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ov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