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风微凉,光滑的雨珠拍打脸庞,晚上10点半骑着小黄车飞驰在长长的马路上。奔回出租屋,那个属于异乡人叫做“家”的地方。
曾经一腔热血,毫无畏惧,毕业之后就直接拖着行李箱奔向上海。我是众人眼里的小城乖乖女,随着求学才一步步离开小村镇,没有去过大城市,但却在大学将要毕业之际,先斩后奏申请了学校出国交换项目,这是我做过最纠结的事情,也是最庆幸的经历,这一次选择是到现在以来去过最远的地方,叫做国外。毕业后我来到陌生的大城市——上海,像一只开心的小小鸟,没有想过要赚多少钱,只想说有一张床,有一份做着很满足的工作,慢慢积累经验、丰富阅历。却慢慢意识到,有时候的自己像一个蜗牛,遇到不想周旋的事情,就想着把头缩进壳里,以为可以隔离不喜欢的事情。
有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会感受到来自大城市的陌生,以及来自本土人的地域歧视,而我没有这样的感觉,后来我反思了下,大概是因为没有任何连接吧。我来到大城市的初衷是奔着开阔视野,丰富人生来的,而我眼里的大城市是多元、包容、真实、精彩的,我不求得到大城市的任何恩惠,只要踏踏实实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罢了。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与这个城市脱轨的。我和另外两位女生租住的居民房,年纪有我一般大了,初住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时间一久它的各项机能便开始展现衰老的特性。大功率电器不能用,小功率电器不能同时用,稍有不慎会把保险丝烧坏,房东说:保险丝坏了,要自己学着更换。嗯(⊙_⊙)在培养独立生存的技能呀。但我从心底里觉得别扭的是很晚下班回家,待在自己租住的房子里,却像小偷一样蹑手蹑脚,谨小慎微,生怕任何东西与地板亲密接触产生不和谐的声音。因为,楼下啊,住着一位脾气非常火爆的爷爷。
晚上10点半。门,咚咚咚地狂响。楼下大爷手持手电筒,又来声讨了。特别害怕有人咚咚咚的敲门,不用猜想准是楼下大爷。而声讨的原由是什么呢?不是突然滑落的东西敲响了地板,就是说自家天花板滴水……年纪有点大的房子隔音效果差,每晚回来都谨小慎微垫着脚跟走路,洗衣服洗澡水流很慢,但从来没有说漫到整个室内……他会傲然的闯进来,噼里啪啦说一通,不容置喙。而我缄口不言,等他说完,默默道歉承认错误,想尽快的把他送走,关于此类冲突我不愿意过多的深入。我不是那种害怕麻烦的人,平时工作中也有接触到很多冲突案例,但为什么这样的邻里关系会让我本能的想逃避呢?
第一,我不愿与有实际关系的人产生直接冲突,比如邻里间(毕业之后第一次有邻居关系)朋友间、同事间。大城市的邻里关系相对会陌生很多,不会太过于让别人舒服而过分委屈自己,但又不得不好生解释道歉,毕竟大城市里我需要一张容下一张床的小屋。我知道不管是什么原因,大爷不爽了就会投诉给物业,物业会联系房东,这一轮轮不明原因的投诉会直接把我们置于责任方。
第二,不想产生或者激化冲突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与生俱来的讨好型人格。潜意识里不能让别人不舒服,别人不舒服了就会来搞事情,然后自己会更不舒服。但往往这样处理问题的结果是什么呢?本来是抱着弱化双方的不舒服程度,但自己一方一味的回避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有时候反而是在积累矛盾或者是放大他人的强势。
第三,潜意识里的自卑。我知道跟邻里房东闹掰了,无非就是重新找房子,搬家,可能面临房租上涨(工资不涨)。大概是来自异乡人的无归属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