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与夜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在很多种文化中,它们相当于一种柔和版的生与死,繁荣与消亡。
在这本《夜 黄昏后的哲学》中,就以这样的哲学模式进行思考,带读者进入一个有关夜的意境。
在这些意境中,有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也有些是来自于文艺作品中有关夜晚的变形与想象。
这本书根据悖论、时空、人物、物体、概念、思想,这六个方面刨析夜的哲学意义。
有关夜的恐惧是刻在基因中的,因为在远古时期,夜与死的距离并不远。人们辛劳了一天后聚集在一起,周围是一片黑暗,黑暗中隐藏着大型夜行动物。而此时的人类已经处于疲惫期,在黑暗中他们跑不过这些大型动物,也有可能掉入悬崖或者是看不到的危险中。
夜在这里是掠夺者,也是恐惧的根源。
在书中,作者总结了一些有关夜的意象与具体的文学形象。
例如梦魇的回归,代表的是恐惧,体现在做梦者身上。亡灵的回归代表的是消失,体现在幽灵身上等等。
这些意象虽然看起来有些模糊,但当它们融入文学作品后,就能体会到作者在讲怪奇故事后的另一个逻辑。
这本书的第二章非实存之夜(暗夜的人物),就以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睡美人》作为场景案例,逐步分析这本完全描写夜晚的故事中,每个人物象征着夜的哪一面。由做梦者到侵入者,由破坏者到操纵者。
夜总是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想象。这或许就是很多作家喜欢在深夜写作的缘故吧。白日里纷杂的情绪逐渐平复后,夜所带来的寂静与安宁,让人可以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远古时基因带来的警惕感,又能激发新的灵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作品是在夜晚完成,讲述的也是有关夜的故事。例如这本书中的第四章,神化之夜(暗夜的概念),就分析不同文明间有关夜的传说与意象。
例如,在巴比伦文化中,夜是沉默、不公正的,它有着神秘色彩。巴比伦人会向夜神祈祷,祈求夜晚不要那么残酷。
在古埃及文化中,夜象征着审判、枷锁与破碎。这里的夜主要是来自于《埃及亡灵之书》中的描述。
在阿拉伯文化中,夜是暴力苦行主义。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在广阔的沙漠中,夜晚是最为危险的。
在西梅里亚文明中,夜是催眠的语言。在萨拜因文化中,夜是一种谜语,是心灵的弯曲。
不同的地域造就的不同文化背景下,夜拥有了不同的意象,不同的模样。但相同的是,它是一种让人陷入灵魂深处的状态。
如果你也很喜欢的夜晚的话,那么这本《夜 黄昏后的哲学》一定可以满足你的沉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