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家里收拾屋子,忽然看到了那一箱书,吸引了我,因为爱怀旧嘛,所以拿出来一本一本的翻着。
当看到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不知不觉落泪了,比起上学时代,感觉现在的我更能理解文中的作者为什么会一次次落泪。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段对父亲的描写像极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对父母的态度。年少的我也曾嫌弃过爸爸和别人讲价的时候啰嗦半天,会觉得那样很没面子。
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集市上,突然我看到了一件很喜欢的衣服,呆呆站在那,挪不开脚,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就去和老板沟通,拿过来给我穿上,我高兴的跳了起来,说“爸爸真好。”但谈到价格后,爸爸却一直和老板讲价,少三块,少两块的,为了我的虚荣心,我拖下衣服就生气的走了,走了没多一会,爸爸就拿着那件我喜欢的衣服追了上来。我永远记得他当时的样子,想要笑脸对我,眉目却舒展不开,那种既自责又无奈的神态让我瞬间感觉懂了些什么。
那件衣服,我一直留到现在,也是从那时候起,我不再反对爸爸和别人讨价还价,而是和他一起向老板们探讨。因为我不想爸爸为难。
直到现在我成家立业了,才懂得,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那每天剩下来的两块三块,可以是你在窘迫之时,最后的体面。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读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泪水也不由自主的往外流。文中父亲蹒跚为子买橘子的过程,又何尝不是生活中我们的父亲的形象。
前一段时间,妈妈住院了,我也去了医院,出院后,我直接回到了爸妈这边,然后被隔离了,所以一直留在这边照顾妈妈。
昨天,爸爸说把玉米打了,我说好啊,正好我帮你。说干就干,爸爸找来了机器,爸爸负责抱整袋的玉米,我负责刮玉米核,本来以为是件很有趣的差事,结果还没打到一半我就累得不行了,胳膊没劲,不听使唤,腿也累得只想坐着歇会。听到我一直喊累,爸爸说:“你先坐下歇会,我自己弄吧。”我自然的放下了耙子,坐在一边看着爸爸。
只见他两只手抓住玉米袋的两头,胳膊用力向上抬,身体前倾,弯曲着腿向前走几步来到机器前,剪开口子,然后玉米一个个进入机器,籽和核分别从两个地方出来,一袋袋,一次次,就这样循环着一样的动作,然后还要做我的工作,向外刮核……
这时,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记忆里,爸爸不是这幅样子的,他又高又瘦,标准瓜子脸加上双眼皮,那时的爸爸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衣服裤子总是搭配很整洁,干净,皮鞋总是擦的锃亮,头发也是理得很精神。有一次同学来我家还说过爸爸长得很好看。
可现在呢,他一副中年肥胖的身躯不说,衣服穿的也随意了,头发永远是光头,长长了就是光头,鞋子多以运动鞋或者布鞋为主,最主要的是爸爸矮了不少,眼睛也没有以前有神了。
想到这里,我心里难受极了,我明白爸爸这是因为生活,是为了我们,所以才这么沧桑。爸爸做了好几年出油毡的工作,这个工作每天都需要抬好多的沥青倒入大锅中。每次下班回家除了一身的沥青味,就是满脸的疲倦和一身脏兮兮的衣服。
看着爸爸吃力忙碌的身影,想着曾经那个我心中完美的男人,眼泪不知什么时候落了下来,我赶忙擦去,怕爸爸看到,仰头望着天空,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眼泪才能止住。
可能每一个父亲的能力不同,相貌不同,为人处事也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子女的爱,他们的爱是无声的,他们不会告诉你有多爱你,但会做许多爱你的事。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当年那个在课桌下朦胧无知的我,并不知道朱自清的这声叹息是多么的沉重。更不会明白,讲台上那个一向严肃冷酷的中年教师读到这里的时候为何双眼通红,热泪盈眶。只是大致明白这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亲,感恩父亲。
我们都曾自信满满地许下过“孝”的誓言,以为我们可以从容尽孝。可是我们却忘记了时间的残酷,可能没等我们反应过来,父母就老了。
就像朱自清在《背影》里描述的,他后来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他以为一别后很快能见到父亲,却不知整整过去两年,还是不得见。那种怅然伤怀,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趁我们还年轻,趁父母还健在,多回家陪陪他们,不要总觉得来日方长,未来可期,孝顺父母这件事,永远不会过早,不要让你的孝心在遗憾中度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