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怕的是满足,满足会毁灭一个人的意志,会摧毁一个人的未来,只有不甘现状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敢于改变才能强大起来,设定目标,敢于追求目标,人生才有激情。
第一:活成孩子的榜样;
托尔斯泰曾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关键是如何教育。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先要成为优秀的父母。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而不是通过说教。
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的教育方法就是你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当你成为了孩子的榜样,你才会是孩子的指南针,引导ta的方向。
第二,是对梦想的不懈追求。
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对于科研,充满了敬畏,也为此不断注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力求为国家做出贡献,为科学奉献一束光彩。即便是在女儿出生后,居里夫人和皮埃尔都在日夜不寐地追逐科研之路。即便是在丈夫皮埃尔去世后,居里夫人同样未曾放弃过科研。
反而越挫越勇,先是发现了镭元素,再是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的后半生,更是为了科研之路,不断自我奉献。
居里夫人的一生是辉煌且荣耀的,这一辈子,都在为了科学自我奉献;为了造福人类,竭尽全力;为了将科学事业发扬光大,从不以个人私利为先,事事都为人民;
这样的妈妈,又如何能不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呢?
第三,个人精神品质
在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后,居里夫人本可以申请镭的专利,垄断镭的生产技术,获得大量利润。但她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公开镭的生产技术。对于居里夫人来说,她只是一个科学家,她不想利用科学为自己谋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居里夫人把身上仅有的积蓄:第二次诺贝尔奖杯和仅有的一点金子,全部捐给了战争所需的人民,大女儿更是全力支持。
居里夫人一心一意地钻研科学研究,并非是为了要成为有钱人。而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挽救更多的人,治愈疾病,造福人类。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两个女儿,同样拥有广阔的胸襟,愿意为了人类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指南针,就是个人精神品质,这将会影响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一个什么样的灵魂。
父母的优秀品质,是如何成为孩子的指南针的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父母什么样,孩子才会什么样。
许多父母认为自己撒手不管,只要够有钱,孩子自然可以从其他更好的地方接受教育,然后自由生长。但是最能影响孩子的,从来只有父母。
居里夫人,从未强制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如何用功读书,考取什么样的学校,身怀什么样的梦想。而是自己亲身力行,用自己的成就,去鼓励孩子获得成就;用自己对梦想的追求,感染孩子们身怀梦想;以自己的美好品德,影响孩子们的为人准则。
卢梭在《爱弥儿》说道:现在很多人注重看得到的教育,送孩子去名校,给孩子报天价辅导班,认为老师能管好一切。而自己呢,这辈子就这样了。他们拼命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投资更好的学习环境,却忽略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
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着优秀的父母。

ME:
父母拼命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有错吗?为了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父母不惜代价付出的努力不是也很值得孩子学习吗?父母错过了受教育的好时机,只能沦为生存的机器,所以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做父母的也很想自己有所作为,并作为孩子的榜样。奈何自己毫无根基也并不优秀,只能给孩子另找目标。只能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条件。
也许以上都是借口,还是找理由尽力让自己优秀吧。积极向上的父母肯定也会孕育积极向上的孩子。
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长度。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贪婪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