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邹缉写洋河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岸上居人才数家,茅茨深处见桃花。少妇河边汲清水,老翁门前看雏鸦。”田园风光令人神往,好一处清静悠闲之所。
古镇风光
洋河相传古时候称白洋关,关内关外除了水面,就是长满了芦苇、茅草、蒲草的滩涂、堤坝,良田很少。居民建房,就地取材,大多用茅草盖顶,所以远远望去,分不清哪里是堤坝,哪里是房屋。人们在开垦出来的田边地头、门前屋后栽上桃树、柳树。春天到来时,芦苇依依,垂柳青青,在无边的绿浪中忽地冒出片片桃花,红绿相映成趣,令人心旷神怡。
水多成患
古洋河的水多,这给交通带来了便利,为农田灌溉提供了资源。洋河的先民傍水而居,以水养人。但是,水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大大小小的麻烦,有的甚至是灾难。水边风大,茅草屋顶被风吹翻也是常有的事情。当时的人们生产力水平和抗灾能力都比较低,面对不期而至的灾祸,往往感到无能为力。甚至认为是某一方鬼怪在作祟。
种桃消灾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桃木辟邪”的说法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相传,在东海东少山上住着神荼、郁垒二位神仙,他们各手持桃枝,专司捉妖拿邪。捉住妖邪即用手中的桃枝抽打,轻则击打变形,重则击毙喂虎,永世不得超生。久而久之,妖魔鬼怪非常惧怕神荼、郁垒二神,更惧怕他们手中的桃木杖,把桃木杖看做惩罚刑具,一见桃木即躲而避之。桃木因为能辟邪荡秽而被称为“降龙木”、“鬼怖木”。所以,村落中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种上几棵桃树,用来辟邪消灾。这些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直到现在我们还会看到,老百姓在怀抱婴儿出门的时候,手里常常会拿着一杆桃树枝,以图保怀里孩子的平安。桃木木质细腻,气味清香,传统文化中,我国早期的春联都是用桃木制成,因此又称桃符,也就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来源。
艳桃成景
春风吹来时节,一树树桃花争奇斗艳。有的桃花几乎是全白的,像是用玉雕琢而成;有的是粉白色的,花瓣上有一个个红色的小圆点,就像一粒粒仙丹盛在玉盘里;有的全是粉红色的,十分美丽。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涨得马上要绽裂似的;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如云似霞,醉人心扉,一阵风吹来,片片粉霞或深或浅地散落,就像一只只花蝴蝶拍打着翅膀,翩翩起舞,叫人目不暇接,神迷意醉。
流水潺潺,芳草萋萋,碧波荡漾,鸟啼声声,还有那漫天遍野的桃花,让空气的味道都变得格外甜蜜。如此美景怎不让人留连忘返?明代诗人邹缉写洋河的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岸上居人才数家,茅茨深处见桃花。少妇河边汲清水,老翁门前看雏鸦。”田园风光令人神往,好一处清静悠闲之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