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介绍
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手背的穴位比较多,如果是嗓子疼,麦粒肿,就要用手心的穴位和前身的穴位。
有的病是前胸后背都要用到的,向指尖推叫泄,向心推,向中间推、向上推,都叫补。
比如说,孩子上火了,便秘,就要推清大肠的穴位,孩子拉稀了,就要补大肠。
当孩子发烧的时候,39.3以下都算低烧,推小清天河水,从掌根一直推到肘窝,39.3高烧的时候,就可以离心推。是阴面可以给孩子去火的,小清天河水是泄中有补,当高烧上来了,就要给泄出去,退烧的效果很好,但是不同的烧手法不一样,配穴不一样。
推拿的时候,手法如:快、狠、掐、揪法,这就是泄,如果用轻柔的、柔和的、轻的、缓的办法就是为补,孩子流口水,有湿热的时候可以掐四缝,又快又狠的掐6下,每根手指掐6下,早晚各掐一次,一般对的流口水当天就停了,然后再巩固2-3天,就是用快、狠的方法来泄他的火。当你要用补的时候就要稍微缓、柔一些,在推拿的时候要给孩子皮肤上涂上滑石粉,痱子粉,淀粉是最好的,可以增加推拿的顺畅度,同时也不伤害孩子的皮肤。
有时孩子会抗拒不让推,他本来就难受,发烧、感冒了,皮疼的难受,可以等睡着了给他推。
特别是捏脊,等孩子睡着了再捏,等3-5天就适应了,再醒着的时候捏都不抗拒了。
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妈妈的身体比较糟糕,就不要给孩子推,或者妈妈很忙、或者心火特别旺,很着急不要推,还有的妈妈一边看电视、看手机,一边推,这也不要推。一定要静下心来,默念这这次孩子一定好了,一定要专心致志的推,妈妈的气场不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状况,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1411/77674da30462cf80.png)
二、基本穴位-脾胃
我们的手是身体的全息,大拇指就是脾胃,在中医,脾胃是人体生命的中轴,非常重要,从中医角度发现,孩子生下来就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不足。
脾常不足的表现,就是头发稀少,小黄毛,有枕秃,有下眼袋,颜色比较深,睡觉漏睛(就是眼睛有缝隙,闭不上眼睛),趴着睡。这些都是脾虚的表现,那么就要来补脾。
手心为白肉,手背为黄肉,脾的反射区:大拇指黄白肉交界处,指尖至第一关节。向心推是补,离心推是泻。
胃的反射区:大拇指黄白肉交界处,从第一关节往下
推脾的时候一定要把手指弯下来,弯着推不会影响到胃,推胃的时候同样也弯过来,胃的特点是不能补,一般都是请。脾升胃降,胃部不受补,应多清。
有的时候孩子吃多了,就可以脾胃一起清,如果是补脾就只能弯过来,就补这一节,有的门派一直到手腕这里都叫胃的反射区。
在大鱼际下1/3或1/4处,有个穴位叫板门,用力摁会感觉到有一个小疙瘩,要揉到这个小疙瘩,往下摁,与我们成人的胃痛点在一个位置,所以,大人孩子都以可用,尤其是新生儿吐奶效果非常好,很多孩子的脾胃调和好了,就不再吐奶了。
吐奶是非常危险的,有报道说有一个孩子吐奶后又吸到胃里了,孩子马上就窒息了,孩子抢救过来以后因大脑缺氧,导致脑瘫了。所以,当孩子生下来以后,就是没有吐奶的孩子也可以揉一揉板门。
中医认为,脾贵在运,不在补。所以,脾这个穴位建议来回推,推拿的频率,每秒钟2-2.5下的速度推。清补脾和揉板门,刚生下来的孩子都可以做。
孩子吃多了的表现,舌苔一层白,白面一样,白腻白腻的,就叫积食,这是就可以从手腕横纹处整个往指尖推,或者只推板门效果也很好。
有的孩子的咳嗽是积食咳,吃多了咳,在咳嗽期间尽量不要吃水果、生冷的食物。
总结:1、大拇指第一关节清补脾,来回推;2、第二关节是胃,一般是清,不能补;3、大鱼际里有个板门,专门针对婴儿吐奶。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1411/a12248c81964a26d.png)
三、基本穴位:肝、大肠
肝部反射区:食指掌心的一面是肝经,他的特点:肝只能清不能补,本来孩子就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有清肝、平肝,不叫泻肝(可是中成药中有龙胆泻肝丸),从没有补肝的药。只能向指尖方向泻。肝通过补肾来补肝,
孩子的肝火都是偏旺的,怎么看出来呢,两眼之间有青血管,有的上到了额头,甚至在眼皮上都有,这种孩子肝火非常旺,横的叫肝火旺,斜的叫肝火上扬,表现为:吃饭不好、睡觉不好、比较急躁、容易上串下跳、不停的折腾,也不知道累,这种孩子脾气急躁,比如到超市,看到自己想要的非买不可,如果家长不给买,就哭、甚至在地上打滚,出现这种情况不赖孩子,是要给孩子平肝,孩子的肝火太旺了。
还有的孩子闹觉,不睡觉,他很累、很困就是睡不着,哭啊、闹啊,很难受,这时就要祛肝火了。
平肝的好处:中医讲阴阳五行,肝木克脾土,肝火旺的孩子一定影响到脾胃,一般都不爱吃饭,也不爱睡觉,又急躁。不爱吃饭,脾胃不好的孩子要先平肝,一般肝和肺是同时清,先清肝后再清补脾,效果就很好。
比如说:土地上长满了灌木杂草,就不能种庄稼,要先把灌木杂草清理了,再翻土施肥,平肝就是清理杂草灌木,清补脾就是翻地,长满了杂草的地是没法种庄稼的,如果加上补肾,就是除杂草——翻地——浇水施肥,孩子的调养也一样的道理,通过平肝、清补脾、再补肾这一系列的推拿,青筋就淡了,食欲就上来了,枕秃、小黄毛很快就会改变。
孩子发烧就是车轮的中轴转不动了,里面发热了,这时就要平肝,对孩子退烧的效果也很好。
大肠反射区:食指的外侧面,黄白肉交界处,向指尖为清大肠,向手心为补大肠。便秘的孩子就清大肠,拉稀的孩子就补大肠,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勺子棒刮一刮。
清大肠的好处:孩子高烧,有的几天不大便,就给孩子清大肠,大便不清高烧就会反复,与湿疹、哮喘都有关系。
总结:1、平肝,肝只能请,不能补;2、便秘清大肠,拉稀补大肠,高烧没有大便一定要清大肠;3、湿疹、哮喘、咳嗽都跟大肠有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1411/34454f870e640bee.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1411/20089aebadd43823.png)
四、基本穴位-小天心、内劳宫、平肝清肺、清天河水
中指属心,
无名指属肺,指根也属于心经,一直到掌根的横纹,横纹往上一点是小天心,再往上是内劳宫,都属于心经。心经有病心包经代之,推清天河水(心包经:肘窝正中至掌根正中)。
小儿长麦粒肿、高烧高热不退,在中指点刺放血,挤出十滴八滴来,退烧、去火的效果非常好。
无名指是肺经,只能清,不能补。
可以食指和无名指一起清,叫平肝清肺,一般孩子着凉感冒,尤其是风寒感冒,用平肝清肺,还有黄舌苔、黄鼻涕、黄痰的时候清肺。
孩子上火了,跟指尖放血一样,可以掐内劳宫(这个穴位少用,一般不动用心经)。
小天心:腕横纹上大小鱼际交接处,也是去心火的,孩子高烧惊厥、抽疯了,用指关节去捣他,会很快醒过来。如果往上翻眼睛,就往下捣;往下翻就往上捣,往左翻就往右捣,往右翻就往左捣,会很疼。
心火特别旺的孩子,夜里睡觉特折腾的孩子,就掐小天心,掐掐掐,揉一揉,反复多次。
发低烧,小清天河水,向心推;发高烧,大清天河水,向外推(向指尖推)。
湿疹,皆痛痒疮皆属心,也有效果。
总结:1、肺经只能清;2、心经一般不动;3、平肝清肺一块做,避开心经;4、内劳宫、小天心都是祛心火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1411/a68a73b4dcf2ed9b.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1411/f791870111c8efb4.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1411/66109ce4ca3efe23.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1411/4a5ef7139bc2553e.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1411/63fec8fb42b38cdd.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1411/bfa4a45961ede8e7.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1411/5357d80756692c97.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1411/869d40088b6788b8.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1411/022815fe519f90ff.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1411/45dcbe0f7f802c0c.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