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春访寺有感

初春访寺有感

作者: 残荷夕雨 | 来源:发表于2017-04-05 17:31 被阅读0次

在普陀山最后一天,因为起床时间的小小分歧,我独自爬上后山的景区。早春的晨风微凉,山道上人烟稀少,心中怵怵。我不知道我会走到哪儿去,心里有许许多多中情绪,山下景区传来佛教的音乐,伴着林间鸟语,一级级往山顶走。

于是偶遇观音洞。

山间的寺庙有一种脱世的宁静,一大早几乎不见一人。走进大殿,佛像高大庄严,神态安详又慈爱,高高在上带来一种俯视众生的姿态。我心中的烦闷突然扩散开来继而越来越淡,像一滴墨水融入池塘。我跪了下来,闭眼,双手合十。心中默默,想到许多许多事,开始祈愿。这样的场景发生过许多次,几乎有一种下意识。唯有父母的健康,我会诉诸未知,才会向未知的命运乞求。我从来不曾求过自身的喜乐,对于自身的命运,总有一种奇怪的自信,总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想我是过于自信的了,也未免是因为,不曾被命运捉弄。这是科学给人的自信,但这自信中有一种茫然的焦虑,是一种关于自身渺小与能力认知局限的焦虑,是对优胜劣汰,自然规则的恐惧。在这种理性中,我们从自身对世界的理解中寻找意义。

这种意义不是现成的。大殿外盆栽的月季正开放,我看着娇嫩的花,翠绿的叶子几乎落下泪来,便突然有点体会到一花一世界谶语。我想佛教的意理要远远深于一般人所理解。延山的石阶刻着“佛在心中”,佛是什么呢?何尝不是自身呢?人在痛苦的时候,觉察自身渺小的时候,总想回到自己的本初,这本初是什么呢?生养我们的世界是最终的开始和结束。

宗教崇拜起源于先民们对世界的未知和恐惧。而它的传播,或许是借助了人在生命过程中苦楚与艰辛,它给人安慰和帮助,给予人存在的理由和继续生活的力量,它一开始是智慧的。而我们这一代,科学解释了许多许多世界的面貌与规则,对于生命的痛苦的解决却毫无进展。这也许是宗教仍然存在的原因吧。

科学总有认知的局限,我想,正是由于那是人的科学,它受制于人的局限也许不可避免。科学也许过于自大,没有什么绝对真理与绝对法则,它适用于所有人创造的事物,任何宗教也是一样。科学也是另一种信仰吧,我最相信的,却是自己精神的力量。

相关文章

  • 初春访寺有感

    在普陀山最后一天,因为起床时间的小小分歧,我独自爬上后山的景区。早春的晨风微凉,山道上人烟稀少,心中怵怵。我不知道...

  • 初春未访

    风云雷动雨不停,拥被听雨几点寒。 梨花着雨桃含羞,青山晓烟熏游人。 春雨多情情更暖,有心探春未成行。 不道江南春不...

  • 访寺

    远客访寺叹清寂,只缘未闻虔意诵。 若是心中自有真,何须寻觅众僧踪。

  • 初春访江陵电厂

    人在异乡身是客 方圆十里不见厕 北煤南下一念间 油菜花里建瓦特

  • 访鸡鸣寺

    入门拾级上步步近禅堂饶塔三匝回顿消重罪障

  • 访大明寺

    一群人来自台湾 我一人,来自长安 共同膜拜佛祖 但心中想的却并非一人 “人间佛教,很好!” 年轻的导游强调道 “那...

  • 访天龙寺

    群山啭莺啼,万壑动波碧。​雉雊隔远树,雀噪日亭西。远岫自遥遥,旷蕩意何及?新过洒山雨,晴空碧云飞!

  • 访嘉佑寺

    前天休息又去了嘉佑寺。这天早餐后在屋里看了一会书,到了上午十点多时,准备出去转转,先就想到了不远的嘉佑寺。 这算是...

  • 访西园寺

    图.文 / 无影 因何而结缘?皆有向善心。 莫论诵何书,满座俱清雅。

  • 访青龙寺

    青龙寺离大雁塔只有1.5公里。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原来这么近! 走近青龙寺,周围颇显荒凉,与大雁塔周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春访寺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jt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