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走到了第8个年头。
感觉这一年的读吧,几乎是跌跌撞撞,又如履薄冰。因为这一年,自己投入到阅读当中去的时候,其实并不多。人被推着走,也被任务推着走,才会去看书。就算看了一些书,也没有留下什么感悟或摘抄,过了一下眼睛而已。书倒也买了几本,但都是翻翻后,便放在一边。
所以,就算走到了第8个年头,仍然需要有“扒”书丛的想法和精力,那才是真正的阅读。
读得不怎么样,但仪式感还需要做足。
所以,好像是去年就确定好了举办地点,是拉了赞助才得以成行。还是那句话吧,只要走正道,便会遇见贵人。
一直到前天,才想起到底要怎么做。原本认为,这次有师傅鼎力相助,我们就彻底偷一回懒。就由师傅言说即可,我们当听众,也当观众,随时准备互动,随时准备点醒。可师傅不同意我们这个方案,他希望参与的每位老师都亮出来。好吧,这样增进彼此的了解也是可以的。可是,用什么样的主题呢?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用“我与一本书”为主题进行分享,这个话题是随时都可以分享,也是对自己的阅读的一次审视。
昨天下午,和宁一起去了星巴克。我们两个又坐在一起讨论了半天,包括做ppt,流程到底如何走,如何呈现不同的老师们。回到家,宁又发来2000多字的主持稿。和她相比,我这个“差不多”先生,活得有多么的浅薄。一张ppt,到底如何配色,如何安排画面,我的回答老是:可以。我少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也就注定只能成为一个普通大众。
现场的氛围一定是热烈的。老师们的分享,穿插了我的新书发布仪式,还有师傅的言说,足以将这场读书会推向巅峰。是的,我们带了私货,夹带了私心,想要在这场读书会上昭告一下天下:我出书了。我要讲两句,我要讲啥呢?前些天的文字已经表达了我的态度。不过,我还是要准备几句吧。
桐下读吧八周年庆典遇上我的新书发布,这不是刻意安排,是走着走着就发生了,是自然的,也是一种天意。我的书不是写出来的,是这些年做出来的,不是蓄谋已久,也是走着走着就发生了。感谢我所在的学校,所在的领导团队,所在的同事圈子,感谢我所有的学生,给了我自由生长的空间和时间。前些天,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我的新书已经被我遗忘》,我想,在座的各位也都可以选择快速遗忘这本书吧,因为那已经成为历史,今天我们就是在那年博物馆,存入历史,我们一起往前走吧。
师傅鼓励说:“一个人成长要有四个一,一团火,一束光,一棵树,一片天。需要创造,把成果变成文字。这本书就是这样的呈现。”
首发式让我感动,更多的是动力吧。
师傅对读吧的功能进行了定位:“读吧是自发性组织,行动自由,氛围轻盈,是一种正能量的组织。唤起老师的自我觉醒,是一种生命力的组织。要找到教师发展的内在肌理,以及机能,与个体的个性和差异结合起来,找到内生的动能和个体的潜能。找到人成长的机制,外生长和内生长的,解决学习成长的问题。要大有作为,有困境教学,要敢于挑战。阅读重要,但光靠阅读不行,写作使人精确,辩论使人睿智。”同时又提出了读书的方向:“要读哲学著作,教育哲学,不要陷入技术主义和实用主义,获得知识、智慧、情感、思想和技术。”
桐下读吧未来还要走,还能怎么走?
想起刀哥的知行社,在10年后宣布解体。但那是体面的解体,至少有成果出来。我们的成果在哪里呢?这些年来,读吧的老师来来回回,我们的共读也进行得零零碎碎,自身的知识不能体系,没有深究下去的精神,做一个这样的吧主,对参与的老师来说是一种辜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