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匮乏面前,谁能挣脱?

匮乏面前,谁能挣脱?

作者: C小姐ya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22:43 被阅读0次

这周看了两部中岛哲也的片子,《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和《告白》。看过后者之后,觉得它比《松子》要成熟许多,一看上映时间,确实比《松子》晚了四年。

时间顺序并不是觉得后者成熟的主要因素,细想了一下大部分是因为《松子》的不少情节设置让人觉得有些荒诞,真实成分不足,有杜撰故事的嫌疑。而且安排了不少幻象,让整个故事显得更无可信度。不过谁知道或许是导演特意用这种看似荒诞的表情肢体语言及情境设置来让一个悲剧看起来不那么’苦情‘,并能够符合他对故事结尾的设定呢。

而后者从故事本身来讲的话就可信许多,因为你会觉得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人物心理,故而是合理的。而且从故事的紧凑程度讲,后者无疑更胜一筹。所以《松子》被定位是歌舞片,而《告白》则是不折不扣的悬疑片。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告白》

可这两个题材从根本上都还是在讲’童年创伤‘带给人的巨大影响,不过一个积极一个消极,一个光明一个阴暗,单是从电影的整体色调上就能清晰感受到:《松子》采用大量明艳的暖色渲染,而《告白》几乎未出现任何高明度的配色,整体非常暗沉与压抑,连海报都是如此,还不说配乐台词等因素。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告白》 《告白》 《告白》

如此相似的题材,难免让人猜测中岛哲是否因深刻领教过童年匮乏对人一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才会对此这么感兴趣?就匮乏本身而言,人所缺的确实会极大程度上决定TA的人生走向,这个确实很难避免。

正如林奕华所言,‘他们有欠缺但是不自觉,所以他们只能意识到自己有欲求,而这些欲求也同时反映出他们在个性上的问题。所以,孙悟空要的是认同,猪八戒要的是舒服,沙僧要的是可以容身的所在。虽各有各的欲求,但毋庸置疑这些欲求都跟匮乏本身直接相关,这就是上面说的,决定你人生走向的很多时候不是你有什么而是你缺什么。

看到豆瓣上有人评论说少年行为荒谬,杀人动机不成立,我只能说我们实在不能小瞧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力。巨大的心理匮乏加上极天才的头脑不做出点‘轰动事件’怎能填补这匮乏和漏洞?而且,创伤一旦形成,除非个体有极强的觉察力,能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敏锐地全观,再辅以严格的自我管理,否则是很难有所突破的,而这些显然是一个少年无法具备的。因为不具备所以就只能被吞噬,你看他伤人杀人是恶劣的施暴者,可你也不能不承认,他同样也是受害者。

在面对少年的时候,你很难说出‘选择权是在你自己手里的呀,你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呢’之类的话,因为你知道他自己根本无力突破这创伤带给他的一切,所以才有‘人在突破自己的人生模式之前,其实是不自由的’这样已经被证实的理论存在。

从这个角度讲,四年后的中岛哲也确实‘冷酷’了许多。如果说《松子》让我们看到的是无论生活多糟,甚至糟到你觉得自己肯定要完了的时候,也总会有猝不及防的变化出现让你不至于太绝望,甚至有机会像松子那样,始终不改对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可《告白》不同,它冰冷到让人绝望,它让你清楚的看到伤害一旦形成便成为事实,会结痂但不会消失,它深深扎在每个人心里,逼着你一步步走向深渊。

是不是很绝望?人说:命运给的,都是金不换。这世间确有人自小各种宠溺围绕,养成温软的性子,但也确有人因没有得到这些,便难免清冷甚至冷漠了些,但孰好孰坏其实并未可知。那些个短板,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谁进入我们的世界、筛选了来到我们身边的人。一个人身上的漏洞,也同时创造着被爱的机会不是么?何去何从,已经成年的我们并非同那少年一样完全无力摆脱。

目前《松子》豆瓣给出了8.9的高分,《告白》8.7,从电影的角度讲我更喜欢后者,从人性的角度讲我倾向前者,我还是愿意相信确实有人可以像松子那般活着的。人性从来都是复杂的,这也是两部片子都呈现出的东西。正如毛姆所说: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匮乏面前,谁能挣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ln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