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外表也许是最好的伪装——小雅读书笔记

外表也许是最好的伪装——小雅读书笔记

作者: 追梦的少女o | 来源:发表于2019-10-19 20:01 被阅读0次

    莎士比亚说过:“外表也许是最好的伪装。”

    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而每一幅名画背后,都有着一个秘密的故事。这也是我钟爱美术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将细节与整体综合起来针对绘画作品进行“推理解谜”,这种紧张感实在是太棒了!就好像小时候看惯了的名画宛如初见一般,重新以鲜艳明亮的色彩浮现在眼前。

    这本书名叫《胆小别看画:①方块A的作弊者》,这是一个系列,共有5本书,作者是日本德语学者-中野京子。可能大家初看书名会有一种恶俗的感觉,或者会因为作者故意调侃你“胆小别看哦~”就此错过一个系列的好书,然而这个系列的书只是向我们展示了隐藏在作品背后的黑暗,但感觉到恐怖与否,就看你个人的理解了。也许你会恍然大悟,也许你会细思极恐,也许你甚至会觉得饶有趣味...而说起我和这套书相识的契机是在大三的时候,那时下课后我经常去学校图书馆5楼看艺术那一块区域的相关书籍,其实我挑书很随缘,哪本书的封面和标题如果有戳中的我的瞬间,我就会拿起来翻阅内容看是否有可读性。殊不知,拿起这本书的瞬间,我就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自那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不过当时都是零散翻阅个别画作的解读,所以毕业后,这回我可算把整本书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

    本书共解读了22幅世界名画,戳中我的有13幅,而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有4幅,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笔记。

    1.《爱的寓意》布龙齐诺

    当时看到这幅画的时候,虽说我是一个美术爱好者,但还是觉得过于开放了...殊不知它背后的意义更加广阔。可能你们乍一看这幅画会觉得是一个充满母性光辉的裸体油画大作,画面中母亲和孩子们唯美光滑的肉体宛如陶器一般,十分抢眼的同时居然还有一丝可爱。然而真相并非如此,这哪里是可爱,根本是可怕。

    简单地说,画面中央左手拿金苹果,右手持箭的女性是维纳斯女神,而抱着并亲吻她的是她的儿子爱神丘比特,因为翅膀和箭筒作为丘比特的标配,我想地球人都知道。这两位在文艺复兴时期都是”爱情“的拟人形象,丘比特脚下的鸽子是奉献给爱之女神维纳斯的圣鸟,也象征着爱情。画面左端拼命抓挠头发的老妪象征嫉妒,而右侧在快乐地抛掷象征”爱情“的玫瑰的小男孩却有”快乐“和”愚行“两种解释。然而,在”快乐的爱情“背后却隐藏着”欺骗“,男孩背后那名绿衫少女虽然长着普通人类的脸,身体却像爬虫类,尾巴上还长着毒针。

    而欺骗的必需品是面具,在那条令人头皮发麻的长尾巴附近的确摆放着面具。另外,她手上拿着的东西根据左右手的含义(左手象征”软弱“”不公正“,属于”恶“。右手象征着”理性“、”正义“,属于”善“。)由于少女左手拿着甘甜的蜂蜜,右手持毒,所以这里真正的意思应该是”对善良时施以毒液,对恶行给予甜美“,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扬恶除善“。这个解释让我觉得再贴切不过了,想必大家多少都遇到过人面兽心的人,整日戴着一副面具对不同的人展示不同的面孔,不择手段使得自己达到目的,自诩自己的厉害。我对这种人是深恶痛绝的,那这时肯定会有人说,你这是嫉妒人家比你强大,呵,既然你会说出这样的话,那你在我眼里与她又有什么 区别呢?我只想说,有实力的人从不屑于投机取巧,因为良心会痛。而你如果问她:”你的良心不会痛吗?“得到的回答肯定是:”不会。因为我压根就没有良心。“

    好了,吐槽一番后,让我们继续往上看,在少女上方的便是”时间老人“,沙漏与大翅膀象征着无情的”时间“,”时间“出现在这幅画的最上方,凌驾于所有一切之上。他正在粗暴抢夺、打算一把扯去的帘幕是充满浪漫氛围的薄暮蓝。”时间“即将把那些躲藏在夜幕之中,以爱情为名蠢蠢欲动的隐秘之事暴露在青天白日之下。是啊,不论是爱情也好、快乐也好、嫉妒或者是欺骗也罢,这些就好像我们人生中遇到的种种经历,然而终将逃不过时间的无情拷问,时间虽然能够治愈一切,但也最能够揭示一切在你当时怎么也理解不了而在多年后恍然大悟的本质,我将它称之为”释怀“。最后你一定想问,”时间老人“对面的那名侧脸女子是谁?作者与研究者的观点有些不同,研究者认为这名女子是”时间老人“的女儿,真理。而作者认为这名女子是抵抗”时间“的”夜晚“,蓝色帘幕代表的暗夜是她的所有物。从她张大嘴巴带有抵触情绪的角度来看,我是站在作者观点这一边的。这是一幅把各种与”爱情“有关的元素,通过蕴含着知性的情色主义表现出来的作品。画面中那种令人心神不宁的诡秘气氛,你感受到了吗?反正我看完之后,心情久久难以平息...也许是因为联想到了某人某事...

    2.《老实人纳斯塔基奥的故事》波提切利

    这是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姐妹篇,被称为《人曲》的热门小说中第5天的第8个故事,以老实人纳斯塔基奥的逸事为蓝本创作。

    从画面中慌乱的场景来看,大家一定好奇这究竟是个怎样的故事?因为故事略长,所以这里我引用”白盒子艺术馆“的叙述给大家:

    纳斯塔基奧是拉韦纳一位年轻而富有的贵族青年,他爱上了一个对他毫无爱意的女子。正当他郁郁寡欢地在森林里散步时,他的眼前突然闪过了鬼魅的一幕。一个赤身裸体的女子被两只狗和一位绅士追赶,绅士最终追上了女孩并把她撕碎,还将她的心脏扔给画面前景中的狗、任它们吞食。

    在纳斯塔基奧惊愕的窥视下,绅士解释说,这位女子藐视了他的爱,然后他就用自己的剑自杀了,女子在不久后也死去。

    在地狱中,两人都遭受了永恒的惩罚:将纳斯塔基奧在拉韦纳的森林里所看到的一幕不断重演。纳斯塔基奧借这次经历,狡猾地告诫他的心上人说,如果她拒绝嫁给他,那么她也将面临类似的命运。

    最后一幅油画由私人收藏,描绘了故事结尾处的婚礼场面。这则故事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上流社会女性起着道德教育的作用。

    这套组画对观者视觉化呈现出故事的方式——即循环、反复的叙事手法,而这也正是我被深深打动的地方。也就是说,即使追杀女子的残酷场面发生在画面的前景处,但在接下来的一张绘画的背景中,我们依旧会看到谋杀的画面再次重演。因此,不同的叙事时间被置于相同的绘画空间中重复呈现,过去与当下在同一个场景中交汇。波提切利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分别在同一个绘画空间的三个不同情境中塑造着纳斯塔基奧的形象,使他同时经历着故事中的不同时刻。一方面,我们观察到纳斯塔基奧在画面背景中解释着森林里发生了什么;而另一方面,画面前景中则同时展现了他记忆里的情境,艺术家借由森林里树木的排布来分隔画面。纳斯塔基奧的形象在观者赎罪的注视下成倍递增,就好像他自己也是幽灵。

    看完这组画,也是一种相当荡气回肠的体验,这种冲击感无异于小时候看电视切换频道时突然看到鬼片一样,惊悚之余还心有余悸。一对本该拥有幸福结局的不幸恋人,却因为错误的选择而要共同遭受着永恒的天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爱你,你却不爱我。只希望各位,在午夜梦回之时,能够幸福多一点,遗憾少一点。

    3.《独眼巨人》雷东

    繁花盛开的原野中一名年轻裸女正在酣睡,独眼巨人从背后的山脉之间探出头来窥视着女子...整个画面宛如梦境般暧昧隐晦,颜色、形体交融混合,天空中密布着色彩奇异的云朵。然而,不知道大家是否觉得,花朵和人的面孔一样,花朵就是一个谜,它是灵魂的反射,这幅画有种让人心里发毛的感觉,仿佛这个独眼巨人此刻正用饶有意味的眼神注视着你,并且,在人的意识里,巨大的身躯很容易联想起恐怖的超自然力量。关于主角的神话故事,这里引用”鸢时“的给大家:

    画中的人物名叫  波吕裴摩斯 。他出生名门,是海神波塞冬的儿子,他疯狂地爱上了海中仙女伽拉忒亚,也就是画中在鲜花沉睡的妹纸,但是无奈人家是一枚白富美,而且还是毒舌的白富美,两人之间巨大的反差,让波吕裴摩斯屡遭嘲笑,妹纸一会儿笑她对爱情迟钝,一会儿又笑他笨手笨脚,后来伽拉忒亚对波吕裴摩斯的态度,有了一些“喜人”的变化。她对自己的姐姐夸奖说,波吕裴摩斯,虽然只有一只眼,但和那些两只眼的人看的一样清楚。果然,她只是因为波吕的王二代出生不敢得罪……也许波吕裴摩斯知道,自己丑陋的外表,粗鄙的言行,永远也无法获得爱人的芳心,他渐渐走进了无法转身也不想回头的死胡同,满心满眼都只有占有伽拉忒亚的念头,变得危险狂躁。

    (下面请收看  法治在线——悲剧青年的不归爱情路)

    所以呢,这所幅画描绘的就是陷入单恋的波吕裴摩斯窥探伽拉忒亚的场面。

    后来伽拉忒亚,爱上了英俊的人类阿喀斯↓↓↓

    当波吕裴摩斯偶遇他二人约会,他怒火中烧,举起巨石砸向二人,阿喀斯命丧当场。伽拉忒亚也逃回了海里...哎,写到这里不仅要感叹,波吕裴摩斯这个熊孩子,虽然体型巨大,但心智也许还不如孩童,如果他能成长在阳光一点的环境里,大概就不会这么偏执了吧...当爱转变为恨的那个瞬间,只能看到扭曲世界的独眼不懂自制、不知忍耐,他忘记了自己拥有多么巨大的破坏力,只顾着发泄怒火。在这幅画中,与其说独眼巨人是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我觉得它更像是那些只懂偏执之爱的人的聚合体吧。

    曾听朋友谈起她的男友就是属于这样偏执的人,只要女友手机提示音一响,就会抢先查看讯息,不论何时何地。甚至在外出吃饭时,只要想看就会用命令的口气让对方把手机上交以便查看。这种不平等的恋爱关系,强烈的占有欲以及对恋人赤裸裸的不信任,换来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分手,最终两人不欢而散。

    的确,在陷入爱情时如果无法控制好自身与对方距离的人确实叫人生厌。恋爱不应该是一种捆绑关系,而是双方空间的融合之中却保有余地,共同开拓更多空间的状态。然而对于这些不懂得用别的方法去爱的人来说,爱情又何尝不是一出早已写就的悲剧呢?这不就是典型的”大人的身体、小孩的脑袋“吗?

    4.《梅杜萨之筏》席里柯

    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

    这幅画其实早在看这本书之前,在《外国美术史》这本书中就有提到。当时,李老师告诉我们,这幅画其实是真实故事的再现。这里引用” 碎艺时光”的讲解给大家:

    这件事就是19世纪发生在法国的“梅杜萨之筏”事件。

    启航时是“梅杜萨”号巡洋舰,回归时是“梅杜萨之筏”。这艘排水量1300吨,舰身坚固,航行平稳,舰速超群,在当时堪称绝对“先进”,何以最终沦为席里柯画布上的那只破筏子?

    法国军舰“梅杜萨”号

    1816年6月17日,巡洋舰“梅杜萨”号作为旗舰,率轻巡洋舰“回声”号、供应舰“卢瓦尔”号和双桅船“百眼巨人”号,由法国罗什福尔港出发,护送新任塞内加尔总督斯马罗茨赴其治所。

    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一段惬意的旅途,问题在于,法国海军部长为这段旅程派遣的舰队司令是贵族军官肖尔马。更大的问题在于,肖尔马的航海知识是陆军教官教的。

    “梅杜萨”号船舱

    肖马尔如何引领这段航程?这跟他所受的陆战教育有关。

    一是“梅杜萨”号把其他舰只远远甩在了后面;

    二是航线离海岸线“近一点,再近一点”。

    正是这两点,造成了19世纪最为惨烈的三大海难之一。

    戏剧的高潮,发生在7月2日,地点是西撒哈拉外海的阿尔古斯浅滩。那天下午,“梅杜萨”号突然身躯一震,触礁,搁浅,最终在狂风巨浪的裹胁下沉船了。

    7月5日,舰长肖马尔毅然决定弃船。船上共有400人,6艘救生艇满载人数是250人,剩下的150人怎么办?

    肖马尔命工程师设计、制造了“梅杜萨之筏”。筏子长19.5米,宽6.9米,用厚木板做成甲板,用薄木板在筏子四周箍了一道40厘米高的栏杆,筏子本身没有动力。

    “梅杜萨之筏”俯视结构图

    根据开始的约定,6艘救生艇将缆索捆在木筏上,拖着木筏前往海岸。不过开船后不久,救生艇上的肖马尔发现,拖着木筏严重影响航速,于是当机立断,命人砍断了捆在木筏上的缆索,弃筏而去。

    随后13天,所有人世间的凄惨、悲凉和恐怖在此上演。

    150人被抛在草草搭制的筏子上,筏子被抛在星辰大海间。“梅杜萨之筏”上的人在那13天里,参与了一场争夺食物与水的“大逃杀游戏”。前6天,筏上乘员共发生3次大规模械斗,每次死亡人数在十几到几十人不等。死者的遗体,或被丢入大海,或被生者食用。到了第6天,筏上仅剩下15人,筏子的制造者亚历山大·科雷阿和军医杰恩·萨维尼,成为求生秩序和人伦底线的捍卫者。

    《梅杜萨之筏》金字塔形构图

    到了第13天,上帝终于对“梅杜萨之筏”流露些许慈悲,天边出现了“百眼世人”号的桅杆。15个形同骷髅的人得救,但其中5人上岸不久就死去。

    “梅村萨”号惨剧无疑是一桩旷世丑闻,可正因为如此,路易十八政府必定要着意掩盖,只在报纸上不起眼处刊登短消息一则,肖马尔被判刑3年。

    作为幸存者,科雷阿和萨维尼联袂撰写了关于此事的陈情手册《“梅杜萨”号蒙难记》,公开出版,举世轰动。

    刚从意大利游学归国的席里柯听闻此事,出于义愤,便于1818年开始了《梅杜萨之筏》的创作,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世界名画。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就好像乘着木筏漂流在暴风雨肆虐的大海上。没错,当时的百姓也是这么想的,这个社会根本没有改变,仍然只有位高权重者才能活下去——许多人心中燃烧着熊熊怒火。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那么努力干什么?最后还不是要老去。

    可是,只有努力了,才能在生活中,不为柴米油盐发愁,不为地位不同而失去话语权。

    我并不爱钱,但我知道钱能带来的独立和自由,这才是我更看中的。

    我们努力赚钱,不是为了纯粹的享受,而是能给自己多一种选择,给生活多一种可能。

    感谢你看完我的读书笔记,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点赞留言并转发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外表也许是最好的伪装——小雅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mn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