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从荒凉广阔的新疆到走在现代文明前端的欧洲,再回到喧闹脏乱的小县城,最后回归最初养育我的小乡村,然后再回到现代化的深圳,我似乎还没从一个状态熟悉过来便又转换到另一个状态。我很怀念新疆和北欧的时光,新疆让我的心很静,北欧让我感觉雅致。当初在北欧待的十天,我最大的感受也许是那里的人性非常稀薄,人跟人的交往简单如水,而自然占据了主旋律。最近这几天我又看了一两本欧洲关于艺术和哲学的书和纪录片,也一直在听西方古典音乐,这些东西唤起了我曾经在北欧的一些记忆,于是我想把我这次旅行的见闻记录下来,留作一点纪念。
俄罗斯航空的粗粮面包---面包看起来其貌不扬,闻着只有淳朴的麦香,没有奶香和其他香料的味道。入口以后是一股非常干净的原始事物的香甜,不易咀嚼,需要慢慢品尝和吞咽。我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这么诚实而干净的东西。然而,我到了北欧以后,去到超市买了好几种看起来相似的粗粮面包,却再没有吃到同样的味道。
特罗姆瑟--特罗姆瑟是我到达北欧的第一个小镇,我到现在还能描绘它的形状,一片白雪皑皑的斜坡上,点缀着颜色各异的小房子,远处一个巨大的海湾,海湾对面也是疏疏密密的小房子,灯光闪闪。夜晚,月亮从海边升起,巨大而清晰,月光投射在海面,与岸边的皑皑白雪,精致的房子辉映,非常美丽。等到我后来去了其他小镇,从景色来说,我还是更喜欢特罗姆瑟。
晴天--早上的10点钟左右,太阳升起,天边泛着一点橘红,云朵零零散散的铺满了整个天空,柔弱的太阳光从乌云的缝隙里投射出来。这边的天空色彩非常柔和,可能因为纬度不一样,跟我以前看到的天空的色彩完全不一样。在基律纳的时候,有一天天气特别好,我看着天边柔和又温暖的色彩,感觉人都要飞起来了。
黑夜--每天下午两点,天也就全黑了。我来的都是小镇,只有在小房子密集的地方才有灯光,很多地方都是黑漆漆的一片。而这边很多地方都是森林,没啥房子。我曾经就在森林里的黑兮兮的小路走了两个小时,耳边只有自己的脚步声。
自然--每次汽车或者火车沿途的风景都非常漂亮。特罗姆瑟出发的汽车上,经过海湾,河流和大片森林。森林中的河流尤其好看。白雪覆盖着的树木勾勒参差不齐的轮廓,一路从远处高山上延伸过来,他们中间慢慢流露出一条条晶莹的河流,河流逐渐融合成一条宽宽的小河,河面漂浮着薄薄的冰块。北欧的景色总是给我很干净的感觉,是因为到处都是一尘不染的白雪,也因为看不到可以裁剪的痕迹。从阿比斯科出发的火车看到的风景则更多是冷峻的高山。挪威绿色覆盖率据说是全球最高的,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在瑞典火车上看到的都是光秃秃的岩石砌成的高山。仍然是布满了白雪。高山下偶尔会有一大片尤其雪白的景色,那是结了冰的湖泊。景色很壮阔,杳无人迹的晦暗天空下,远处绵延着嶙峋的高山,面前延伸着铺满白雪的土地和一尘不染的结实的湖泊,我基本上一直眼都不眨的看着车外变换的景色。总有评价说这里幸福指数高,可能除了与舒适的工作外,自然也起了很大作用吧。我看着北欧冰雪下的树木和河流、高山和湖泊,听着古典钢琴曲,心里想着,美好的自然是十分理性的让人感动和开心,你会在面对它的时候变得很诚实,而不是虚伪的刻意营造的快乐。我越发觉得应该去看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斯德哥尔摩的教堂--斯德哥尔摩有很多开放的教堂,其中有一个刚好在我落脚的旅店附近,刚好我到达的那天他们在做礼拜。我在教堂门口领了一张他们圣歌的歌词,进去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整个教堂里好像只有我一个亚洲人。等到人陆陆续续的坐满,时间到了的时候,主持人上去说了一堆话,一顿静默之后,前面的乐队奏响音乐,大门口一个穿着基督教徒服装的人拿着一只点满蜡烛的烛台一步步缓慢的向前行进,他的身后跟着两队穿着同样衣服拿着点了一只蜡烛的烛台的人。这似乎跟我偶尔看到电影中的景象一样。之后,他们开始唱圣歌,致辞,再唱圣歌。第二天,这所教堂对外开放,没有做礼拜,空无一人,我又花了半天时间进去看里面的雕刻、壁画和装饰。雕刻是很精美的,天使、繁枝、花朵、起伏的毛毯,精细的雕刻出来,表面全渡着黯淡的金色。壁画篇幅很大,非常多的人物被描绘在壁画上,旁边介绍是地狱人间和天堂的景象。有一个小角落,旁边有木牌介绍说是治愈区,正前方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雕刻,耶稣躯体消瘦却刚劲有力,面部平和微微下垂。作为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我真的很好奇信仰在信徒心中是什么感觉。当我只以一个游人的姿势看待这个教堂的时候,那些唱诗的人脸上的严肃、手捧蜡烛的人脸上的庄严,以及所有这些繁琐的雕刻、壁画和装饰,让我觉得心有惭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