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期待春游,期待爸妈带我去公园,去旅游然而,很郁闷的一件事就是每每回来都会有篇作文,叫做《**感》。为什么会反感呢?因为小时候,还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玩儿就玩儿了,干嘛要写流水账呢。当然,长大后的自己,会很感谢父母老师给了自己一个这样的“压力”。一是文字天然有一种魅力,记录,感悟,只有那个当下的你,才懂那个你。
昨晚看了《奇葩说》的一节,论点是婚礼是没有必要的,今天便抽时间补上了全集。本期论题是:婚礼到底是不是必要的?首先,我不得不承认我被微博评论的那句话打动:“以前想要盛大婚礼,现在想要寂静欢喜”。我把它随手复制给了蒋先生,他可能还没有时间看这个片段,也没那个情调去体会我说这句话深意。对,他从来都不是一个细腻浪漫的人。
近两年参加了不少婚礼,自我调侃都成了伴娘专业户了,翻一翻我的朋友圈,在别人婚礼上的动态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说实话,婚礼的流程都大同小异,也是有些舟车劳顿,我为什么要那么坚持尽量做到去参加每一个朋友,每一个亲人的婚礼?首先,我认为婚礼就是一个给忙碌人们的一个契机,一个可以看看亲人们的契机,一个可以让久别朋友们相聚的契机,一个可以让你对新人送上诚意祝福的契机。我没有做到像我之前说的不上份子钱,但我做到了去婚礼,必准备礼物。选礼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但是我却非常心甘情愿的“浪费”时间在这样的准备上,至少,我在为这对新人做点事,在准备的时候,带着的都是祝福与爱意。
然而,这样的用心,这样的爱意,却越来越少对那个最亲近的人去传达。有两年多的时间,没有好好给他过生日,没有送精心准备的礼物,后面也算是有了意识,在改进。并不是他说他不在意,就可以不去用心的准备生活中的这些仪式。只是说,还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还像年少时,付出一分,就想得到一分的功利心。日子过的开心了,舒服了,才真的是自己的。
5月份,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月份,初夏,好像就会透出一些甜蜜的味道,特别是在海南的时候,那儿的五月,非常调皮,你不知道何时就会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暴雨后的海大就会变成一个鱼塘,积水漠过膝盖。好像听起来并不是那么美好,但是就像歌词说的“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和你躲过雨的屋檐”,然后经常哼在嘴边的就是“一场雨,把我困在这里”。
那个时候,就在憧憬一个家,你说,我们在这儿买套房子也蛮好的,还可以去海大踢踢球。我说,是啊,你到时候就会变成抢不赢球的大叔。现在,我们即将会拥有一个家,也会憧憬我们的家装饰成什么样,也会担忧,关于装修,到底要闹多少次架哟。然后,就要回到婚礼的这个主题了,前几天回家和老爸第一次讨论了彩礼的问题。虽说我们那边礼金重,风气差,但是老爸毅然的说,我们不需要礼金,我们也不会对外宣称,女儿出嫁了,而是女儿结婚了。听到这样的答案的时候,既暖心,又感恩。风俗是风俗,家庭是家庭,永远不要被社会的绳索牵着走,没有其他人能决定一个家庭的幸福,也不需要外人的恭维和艳羡获得满足感。
黄磊说,多多未来的另一半如果不给他一个婚礼,他是不干的。我的老爸说,一切从简,就不要请婚庆公司了,婚庆的流水作业就是让人当了一回演员。当时,在我被婚礼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时候,我并不太认同这样的说法,认为婚礼是一生一次的事情,当然要有才完整。但是我的老爸对于我来说就有种神奇的魔力,很多我不认同的观点,从他嘴里说出来后就会不自觉的去往这个观点靠,可能这就叫做父亲的权威。我老爸算是一个思想开明的老古董,哈哈,这样的矛盾人设,挺合适。
对于我来说,我一直是一个挺注重仪式感的人,当我觉得婚礼不是必要了时候,有两个可能,一是,我真的成熟了,改变了;二是,那个人真的让我心甘情愿去体验细水长流。我同意,并不是求婚,婚礼,婚戒这样的形式感就是必要,或者说就已足够,生活有太多的仪式感需要我们去呵护。
在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的今天,革命战士是应该有革命精神的。
一场婚礼花几万,我宁愿去花这几万块的几分之一来一场高质量的旅行。这就是我目前的想法。你看,不写下来说不定哪天就忘了自己还有这么成熟理智的想法呢。
昨天和同事讨论,你觉得在生活中,讲情话这一点重要吗?她说非常重要啊,是的,我也同意,动动嘴皮子就能让对方开心,让生活和谐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在她还能被甜言蜜语哄着的年纪,在他还能一心一意宠着你的年纪,就过好当下的小日子吧。
面包会有的,当然要用时间和精力以及经历去换面包,但愿我们还有坐在一起吃面包的时间,但愿那时候,你还是可以对我说:你说,我怎么就这么喜欢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