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群人——
明明内心已经波涛汹涌,表面上仍波澜不惊,将眼底所有的委屈按耐成一句:“没事,大家高兴就行!”
明明心如刀割,恨不得立即宣泄一番,但话到嘴边却硬生生变成了一句:“嗯,放心,我没事!”
可是,真的没事吗?那些穿着层层铠甲、刀枪不入却很懂事的人,从来都让人心疼。但从来也没人心疼。
如果你也曾经是、已经是或正在变成这样的人,不妨翻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这本书出自于罗伯特·戴博德之手,借用了《柳林风声》中的动物形象,用童话的叙事方式,融合了自己20多年的咨询经验,和硬核的心理学知识,讲述了一个抑郁症患者,通过10次心理咨询康复的经历,可以说是国民级心理咨询的入门书。
每个人都难免经历低谷,当心情郁闷,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时,一个人陷在情绪的泥沼里苦苦挣扎时,该怎么办?
曾经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蛤蟆先生,正在经历这样的时刻,当他和苍鹭咨询师交谈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问题可真不少:
隐藏自己的内心感受,逃避对自我的认识,从未看待自己的真实感受;
自觉生活一团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回望来路,毫无成就,余生继续感觉毫无意义。
寻找过往成长的足迹,他充满活力,略显夸张的表象下: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常常做迎合别人的事;为了让大家喜欢,即使是对自己不好的评价也全盘接受;对比自己强的人,不敢有异议,违心地顺从。
蛤蟆伤心的问:你认为我还能好起来吗?
苍鹭直视着它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所以哭也没有关系吗?”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我们慢慢在成人的世界里活出了另一副模样:
朋友圈里,再也不见心情分享,所有带情绪的字眼被写了又删,生怕落在别人眼中成了一句“矫情”;
家人面前,不愿再诉说工作里的大事小情,生怕被贴上“不成熟”的标签,或又被父母与“别人家的小孩”比较;
朋友聚会,哪怕喝到天旋地转,也不愿轻易地吐露崩溃与委屈,毕竟人心隔肚皮,也怕被指责影响心情。
微笑着咽下委屈,流泪着假装坚强。这是蛤蟆先生,又何尝不是长大后的我们?
但再坚固的伪装也是伪装,心里的痛点,总会在某个点,丢盔弃甲、一溃千里。
甚至连村上春树也曾说:“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但是这真的对吗?
“我父亲完全不允许我哭,我一哭,他就会说,马上停下来,不然我就要对你发怒了。所以,我当然就停了下来。”
蛤蟆先生从来不被允许哭,它必须按照父亲的要求生活,只能不断地压缩着自己的情绪。
苍鹭医生很明确地对此表示了否定——
“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同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蛤蟆先生从最初的抗拒到接受,在一次次心理咨询中,一次次的心灵矫正中,一点点寻找着曾经丢失的自己。
那从中还有哪些收获呢?我们明天继续分享,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