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梦想而伟大,因筑梦而踏实。”
“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没有什么区别。”
“梦想,它像是一个目标。”
如果说大家都在遵循这些“梦想系”,那绝大多数的追梦人会用追梦产生的痛苦折磨自己,麻痹自己。为什么?追梦不是好事情吗?不是每个人最终的宿命吗?那是每个人通往罗马的唯一的一条路,为什么还说有问题呢?
因为绝大多数人搞错了三个关系:梦想、理想、目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梦想是伟大的,但是理想化的,不一定切实际的,可能追逐一生也不会实现;理想是理性思考后的,是经过论证后可以通过资源的投入,经过时间的发酵实现的;目标是在理想可实现的情况下开始做的阶段性拆解,就好像公司有年度、季度、月度目标一样。如果三者的关系搞不清楚,那我们可能陷入自我感动式的忙碌无结果的劳碌中,我想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97%的人不是担心自己收入低,而是担心自己走的路、选择的行业在未来没前途,或者会踩进各种各样的坑之中,因此拒绝设置理想和目标,也不愿意走出现在的舒适圈,陷入低价值的勤奋。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体制无疑是可怕的,当我们依靠习惯与体制生活时,最终会失去自我,而我们每个人又或多或少的沉浸其中,难以主动脱离。这不仅仅说的是体制内的人,包含社会上所有的人,我们肯定被某几个东西限制了自己的圈子,想法,行动,言语等等,这就是所谓的“体制化”。
有解决办法,古典老师在《跃迁》中提到过两种解决办法:一是立即停止,跳出来,及时止损,可能会非常痛苦,一般心智弱的人无法忍受;二是增加新的链接,给现在的状态增加入新的链接,而链接分为多种,我们讲两种,①定时定位性的,就是在固定时间、地点或进程节点增加进新的并联或串联的事情,好比你去旅游,顺便让自己写游记,训练摄影技能,拍照,剪辑视频,发朋友圈,有并联和串联的事情接入。②随机接入,就是在事情的进程中人为的增加不确定性,让自己在心理上首先接受,在行动上快速做出解决方法,就好比阅读的时候以前喜欢安静,现在要打开门听着噪音阅读,书中举例一个音乐创作人在演奏哦的过程中突然加进新的乐器、变速、更换谱子,想尽办法扰乱进程,结果是环境的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少,专注的力量被调动了。我个人推崇从①到②,因为绝大多数人是需要遮掩各一个进程的,当然牛人是可以开大跳跃的。
这其中更主要的是让自己的价值被挖掘出来,每个人因岗位不同,价值自然不同,有的价值自己觉得不高,实则了不得,比如某些公务员、官员。有的觉得自己价值很高,但短周期实际并没有那么高,比如部分设计师、律师、医生,他们是经验价值的积累与输出者,需要更大强度和周期的积累。那有没有衡量的办法呢?
我推荐古典老师的价值公式:价值=可交付结果价值 x 次数 x 时间长度
价值=能力x时间
信用=价值x时间
可交付结果价值:用你的能力和资源产生的可交付的结果,这结果带给需要的人的价值;
次数:这种交换发生的次数;
时间长度:你能与这个人保持这种交换关系的信心,它往往取决于前面两项产生的别人对你的判断,也是你的信用。
我当时看见这三条公式的时候就明白了公司里的各种商业活动是因为什么,答案就在里面,相信你也看到了,领悟到了。对于没做过生意的人而言这就是部分商业行为的本质,对于做过生意的人来说,这是更长期价值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