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察者笔录(三)

观察者笔录(三)

作者: 小炁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12:23 被阅读0次

    二重悖一困境有多难,尚不能解释。

    比如生/死的叠态,我们至今难以想象和获得真实的体验感。

    在现实当中,其实也很容易证实这种困难。例如,被要求左手做一个动作,右手同时做另一个互斥的动作,即使两个动作很简单,也能造成一定的困扰,需要多次练习,才能获得融汇划一的体验。

    所以,尽最大的可能去想象一下,人类文明的进程,历经过多少二重悖一困境。在许多概念形成的初期,要对多少现象进行观测、识别、分类、抽象、归纳、总结、预言,然后再进入到理论阶段、体系阶段、成熟阶段,现在告诉大家,从根本上说这是错误的,它只是正确的一个分支假说,要跟其它分支一起,彻底地融合,变成新的理论。而这个新的理论,仍然是错误的,是更正确理论的一个分支假说。如此反复循环。

    迄今为止,不知道我们累积够那样的错误没有,去支撑寻找正确的方向。

    前面章节提到过,主观和客观之间区致的消弭,就是我们融入背景的契机。但是,这个障碍之大,绝对超出你我的想象!

    主观世界的困惑

    光速、熵增,算是易于掌握的概念了,最根本原因在于,客观的事物能够被有效地观察,与之相关的理论也便于修正。

    二元、混沌,动辄得咎,就不那么好懂了。换作用以“极性”、“妙性”等词干来形容,使之感验性增强,也只能解决一部分认知问题,即——可感知。

    可是,却很难抽象地理解,或者说远比能理解的程度还要抽象得多。这使得人们不便于引证主观论据,长此以往,主观命题成为不能使人确定和相信的辩述。在某些领域的某些方面,主观死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的麻烦呢?

    原因有两点:

    1.就人类所感知到的,以二元作为概述,其实则有数种二元理论作为独立的分述概念。没有人用统一的语言系统去描述它们全部。

    2.就人类的认知能力,要将数种(远大于两种)概念融汇合并新立,其难度将远超一般性的二重悖一困境。


    这里虽是只提及分析了二元理论的境况,但其实也同样涵盖了对混沌、光速、熵增理论境况的分析。

    光速恒定、熵数恒增代表着客观认知的至简道理,经历了数以千载的思想磨砺。在未来,它们两者也会面临合并出新的二重悖一困境。

    二元和混沌,一个是万初唯二的至简理论,一个是万从随机的至简理论,宛如一个暗箱的出入口和中间过程,互相支撑功用。本质上,也应当是一回事,暂时作为一体两面呈现出来而已。

    等到光速和熵增理论合一,二元和混沌理论合一,会剩下两个亟待合一的大项。

    因此,在此描述的,二元的困境和混沌的困境,是相通的。


    二元

    从概述层面感验,二元是一对极性,代表能够生成这个世界的基本秩序量。

    从分述概念感验,二元是最简关系式。不幸的是,我们所感知到的最简关系式有好几种:对偶,因果,阴阳,虚实,相对。

    纵观东西方哲学,比重很大都是在研究它们。又有很多重叠却不统一的描述手法,在此我做一回一家之言。

    二元——五律

    对偶律:后代时空秩序既来自两个极性的互衍,也是来自先代时空秩序的互衍。

    对偶律——极性互衍

    每个时空代际,最极端的秩序都与视界重合,向深莽仰望,就能望及更为原始的宇宙。

    如果不好理解,那就设想一下,0和1是时空初代,00、01和11是二代,000、001、011和111是三代(还有101、010),0000、0001、0011、0111和1111是四代(还有0110、1001、0010、0101等)……0、00、000、0000,1、11、111、1111,是每个时空代际的极性秩序,当然0和1最纯粹。

    为什么最小秩序量恒为二呢?假设世间只有一种颜色,那么人们就会视“颜色”为无物;假设世间只有一个音频,那么人们就会闻“声音”为希声;假设世间只有一个温度,那么你我将感觉不到温度。明与暗,热与寒,大与小,快与慢……均是不一而足的。一个现象体上的属性,均介于明暗之间,热寒之间,大小之间,快慢之间,因此,秩序会在现象体上成对显现,每两个秩序构成一个容纳现象通过的门户。

    对偶律——迭代互衍

    对偶律所昭示的衍射特征,也形同矛盾论和波动特性,允许一切互衍的结果(秩序)发生,即——“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个合理,就是指互衍过程中允许发生的意思。

    因果律:一个现象在时空代际间演变,先代为因,后代为果,一个因有不止一个果,一个果有不止一个因。

    因果律——以因缘果

    形似杨辉三角,所有后果都是前因的展开式,因果律指出,以因缘果,如大海捞针,时空代际越多,因与特定果之间的联系越不确定。

    因果律——以果循因

    反之亦然,以果循因,往往也找不准事出有因的那个因,因为在熵值降低的追溯过程中,二重悖一困境次次都会出现,以至于任何困难的克服,都被认为可能更接近真知,包括突破前因视界时,破界的异常艰难,被误解为是最奋进的一步。在果与因之间,历史具有很强的掩性。

    总之,“真相”难觅,又真假难辨。循因缘果,雾霭重重。

    阴阳律:每个秩序内部都存有来自两个极性的互绞之力;不同时空代际连系的现象通道,有阳射阴射之分。

    阴阳律——互绞、分射

    对偶律强调新秩序一定来自已有秩序的衍射,因果律强调新事物一定来自已有事物的演变,阴阳律则强调万物之间有着深层链接,再多再新的秩序和事物,都跟最初的秩序和事物直接相关——此为阴阳互绞。

    阴阳律还预示着阴阳分射,自然的演化通道,和人为的意志通道都被包含其中。

    一个现象,时时皆有两种自然演化的方向,但有时也会有人为拨转的意志掺杂其中。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也非坏事),长此以往,终究会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因为,每增加一个秩序,时空都会在阴阳分庭的机制下重置平衡,常言道,“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蚀财消灾”等,都反映出人们对阴阳律有所感验。

    虚实律:大概率现象显化,小概率现象伏匿;发生概率偏转时,蝴蝶效应出现,小概率已成为大概率,大概率已成为小概率;事实偏转往往落后于概率偏转。

    虚实律——意志甬道

    当100次抛硬币已抛出70次正面/30次反面时,对下100次、下1000次都不具备任何指导意义,但是下100次和下1000次加上之前这100 次,却能有助于结果统计总量逐渐逼近50%/50%的趋势。先验对于后验而言,既是樊篱,也是胡说八道。

    贝叶斯学派也告诉我们,概率先验和统计后验之间,存在迷津,使得任何既得的观察结果,仍然处于不确定的微妙状态。

    没有人能够确凿地通过概率论赢下福利奖池,经济学家和科学家在概率论面前也要时刻时刻保持高度防备。

    至今我们不知道,概率论是神信奉的我们还尚未掌握的语言,还是神赐下的愚弄苍生的讽刺。

    只知道,概率是人类用擅长的语言去记录“叠态”——这么一回子我们毫不擅长的事情的工具。

    尽管人们也已开始慢慢接受了叠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比如医学上五年生存率的说法,围棋中“未生”的说法。但却正如——“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名言所嗟叹的那样,诸如生/死、存在/缺失的叠态,是难启之谜。

    因此,作为重要的衡量事态趋势的“楔器”,所谓概率是相对固定的数值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即使对于一般事物的叠态,我们也知道得不比量子幽灵更多。

    一个时空代际中的某一领域,因意志喜恶(或观察力受限原因)将秩序分成两类,其中为意志所倾向(为观察力受限所致)的一类,预示着意志甬道(观察甬道)。

    如果意志甬道(观察甬道)所预示的现象为常态,那么迟早会转为隐态;反之,隐态迟早转为常态。

    虚实律——现实甬道

    几率大于一半,即为大概率事件集,也名现实甬道。几率小于一半,即为小概率事件集,往往呈现非现实、隐匿的状态。意志甬道时而与现实甬道重合,时而互斥。

    虚实律——蝴蝶甬道

    当大概率事件集发生几率开始小于一半,小概率事件集发生几率开始大于一半时,是为概率偏转。

    概率偏转后,蝴蝶甬道出现,即新的不被认知的秩序,预示着新的不曾被考究的事件集开始发生,是为蝴蝶效应。

    直到蝴蝶效应被正视和确认,意志甬道可能会改变方向,是为事实偏转。

    相对律:秩序之间互相影响的速率为光速。实施策略的影响只能以某种规律反映在后代秩序中。

    相对律——策略效应I型

    实施策略共分两大类:一类,从某个秩序向后代时空代际中某系列秩序发起试验策略;二类,从某系列秩序向先代时空代际中某个秩序发起试验策略。

    一类,也称作外部截流策略,二类则称作内部截流策略。

    通俗地讲,任何策略无非两种期望,一种期望是希冀能够避免发生某些意料之内的事,一种期望是希冀能够确认意料之内的事,对于意料之外的事,并不存在实际的策略。第一种期望衍生出外部截流策略,第二种期望衍生出内部截流策略。

    外部截流策略,指利用领域中某个秩序,与跨界某系列秩序之间的相对律关系,去对领域内未来某系列秩序实施影响。

    内部截流策略,与外部截流策略正好相反,指利用领域内某系列秩序,与跨界的某个秩序之间的相对律关系,去对跨界中未来某系列秩序实施影响。

    相对律——策略效应II型

    符合相对律的策略结构分三型,分别为I型——稳定型,II型——封锁型,III型——反转型。

    I型——稳定型相对律结构,用于外部截流策略时,是为了确保事物发展在特定的方向进行,避免蝴蝶效应的产生;用于内部截流策略时,是为了对跨界秩序进行认知确认。

    II型——封锁型相对律结构,用于外部截流策略时,是为了完成全封闭的部署;用于内部截流策略时,是为了对跨界秩序进行交锋试干预。

    III型——反转型相对律结构,用于外部截流策略时,是为了提出变革做准备;用于内部截流策略时,是为了试引导跨界事物发展方向。

    相对律——策略效应III型

    从字面上不是太好理解,因为相对律是客观理论映射在主观世界的运用。所以,我们通过一些案例促进了解。

    保险就是典型的I型结构,针对越是意外的事件做防范,有助于将受到的意外影响将至最低,并有效减少乃至完全规避由意外发生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在这里,外部截流策略实施方是被保标的,内部截流策略实施方是保险人。

    法律措施和军备就是典型的II型结构,针对破坏或危害性假想行为,做提前的明文明令规定,一旦发生真实的危害行为,就会按照事先公约的处理办法执行公断惩击。在这种机制中,外部截流策略实施方是强权或公约集体,内部截流策略实施方是法律或军备的设计者。

    科研技术体系和金融体系就是典型的III型结构,针对关联性较强的专业领域之间,技术结合往往能带来超额汇报和市场领先。在技术革命当中,外部截流策略实施方是传统技术,内部截流策略实施方是先进技术。

    五律叠态

    对偶律,相当于侧重描述二元的头部,是起源之说,但亘远后续,也能与之相关;由起初二元秩序形成对立相形之犄,并互相衍射,后代秩序与现象缘此而生显。

    因果律,是一部青史寓言,仿佛所有起源、经过与结尾都在丝丝密密的线索当中,但却发现,山远廓淡,海极无天,历史的前后两头,首尾难相望。

    阴阳律,是感验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一次重大总结,相当于将发觉的直觉深入到每个秩序的内核,发现阴阳互绞的诡辩,用“福兮祸兮”来表达利害转换的见地,遂无为而不执,是故天地悠悠。

    虚实律,是将人对事物的观察带到实务中进行验证的中心思想。对随机和几率的感验,得出了普通概率论。但普通概率论只是进一步延伸了人们的观察力,而无法严格判定事件流变的规矩。虚实律则指出,概率是某一时刻观察的形似静态的结果,几率仍能按自行规律在时空中做有条不紊的变化,无论观察之大小,所有所谓的概率都要做连续贝叶斯变迁。最终,原先观察到的所谓小概率事件,其呈现之时,其实已经是当下的大概率事件,而固有思维中的大概率事件,从某时起已经变成了小概率事件。当人们尚不能理解新旧概率之间巨大的落差时,就会伴生蝴蝶效应,使人们连续犯错。概率是预言变化的方法论,岂知这概率本身也是变化的,变化之上的变化,是为永动的源泉。

    相对律,总结了人的思想意识,和实务操作之间,在结果呈现速度上的不同。人的思想意识可以不受时空的束缚,畅快自由地发挥能效,但转移到现实中的实务操作时,则必须接受客体世界里光速恒定且最快的定律。也就是说,思想上再快,执行策略的速率是受时效限定的,再快也快不过光速。据相对律分析,世界上只有两种策略模式,以及每种模式中只有三种策略结构。

    五律在人类思想里程上,是五座丰碑,在不同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都曾以主流理论的身份煊赫过,并都流传至今,成为人们分析事物、庖解运动的基础主观理论工具。

    然而,先不论主观理论和客观理论将要如何辩证弥合,单就这五律本身的统一融合,也不是一件易事。

    之前说过,二重悖一是人类理解任何两个理论弥合时都会遇到的思维困境,就更别提欲将五颗思想基石打碎重组了。

    五律叠态,简直就是梦魇般的存在,百思难言!

    所以,我先找到一个统一表述的方法——二元论模型,来尝试一一解释它们。至少初步证明,在同一个表述背景下,能够形成各自独立的解释力。

    接下来,就需要用辩证的方法,将每一律都不断打碎碾磨,使之它们能互相绞织,并慢慢糅合成一体,与背景融洽。

    其间,我们必须做到以下:

    抛弃成见;

    勇于创造;

    接受混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察者笔录(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hy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