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育儿博主,我时常会收到一些妈妈的私信,求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书籍、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等。近期还有一位妈妈因为孩子低度近视,纠结要不要给孩子配眼镜,配什么眼镜来征求我的建议。
家有近视娃,我在孩子的近视防控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功课,很乐意给她一些过来人的客观建议。
考虑到有更多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近视要不要配镜,配什么眼镜而感到焦虑和迷茫,我整理了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在这里一并做个解答。
孩子近视度数低,到底要不要配镜?
当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如果因为近视影响到写作业、上课看黑板听讲,裸眼视力<0.6,那么即使低度数,也应该及时配镜,建议配周边近视离焦镜。
因为孩子看不清远处,不仅会影响学习,还可能促发凑近看、眯眼、歪头等不良用眼习惯,进而加重视疲劳,最终导致近视加深加速。
以我儿子为例。
以上为我儿子的近视检查记录,一年下来,度数保持稳定不变,左眼50°,右眼75°
我儿子当时是上小学前的暑假里查出来近视,虽然机器测出来的近视度数不高,左眼50°,右眼75°,但是双眼的裸眼视力只有0.4,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就看不太清楚。
眼科医生当时是这样跟我说的,“单纯看你家孩子的近视度数,其实不算太高。眼镜可戴,可不戴。但是你家孩子的裸眼视力不好,如果不配镜的话,只怕近视加深会很快,将来还会影响孩子正常上课学习。我的建议是马上配镜,配具有近视防控功能的眼镜。”
听了眼科医生的专业建议,我当下就决定给娃配镜了。
教你一秒读懂验光报告单
配图来自《大国护眼之策:青少年近视防控实用指南》,赵阳/著,魏文斌/审,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年6月
考虑到不少家长还不会看验光报告单上的数据(我以前也看不懂),这里顺便附上一张验光报告单的说明图,供大家参考。
孩子近视,配什么眼镜好?
6~12岁的孩子眼球软,眼球的外壳巩膜弹性十足,可塑性强,近视防控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是近视防控的黄金时期。等到12岁以后,发育期接近尾期,近视防控方法的投入收益比就差很多了。等到成年以后,眼球变硬了,眼压压不动巩膜了,大部分人的近视度数就不会增加了。
周边近视离焦镜优于普通单光镜
周边近视离焦法是当下近视防控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光学矫正方法。
周边近视离焦有隐形眼镜和框架镜两种可选。隐形眼镜有晚上戴,白天摘的角膜塑形镜(又称OK镜),也有白天戴的离焦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和离焦软镜。OK镜夜间佩戴,利用睡眠时间,对角膜前表面进行重塑,具备防控+白天摘镜的双重功效,是近视后的首选防控方案,也是最昂贵的方案,通常只适用于近视度数≥100°的孩子。周边近视离焦框架镜学名叫正向光学离焦近视防控镜(DIMS),其中心视野是普通的单光镜,能确保足够好的视觉体验,但在周边视野增加了一些微型凸透镜,用于制造周边的近视离焦效果。
我儿子配的是依视路的星趣控,属于周边近视离焦框架镜,可以明显看到镜片上一圈一圈的微型凸透镜
由于我儿子配镜时年龄偏小,且度数低,眼科医生说OK镜不适合我们,给我推荐的是周边近视离焦框架镜。“佩戴这种近视防控眼镜,孩子的近视加深速度会得到显著控制。后期防控得当的话,孩子的近视还有可能会恢复,到那个时候,眼镜就可以摘掉了!”
为了将来有可能摘掉眼镜的目标,我们最终选择给孩子配了具有防蓝光效果的依视路星趣控顶配镜片。(第一次没经验,被医院配镜室宰了,要5000元+;后来问了很多给娃配过星趣控的家长,一般不带防蓝光效果的星趣控只要2000元+。亏大发了!!!)
周边近视离焦框架镜如何达到近视防控效果?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家长会问了,为什么普通单光镜没有近视防控效果,而周边近视离焦镜就有近视防控效果呢?别急,看看下面这几幅图,你就明白了。
配图来自《大国护眼之策:青少年近视防控实用指南》,赵阳/著,魏文斌/审,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年6月
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看远处的物体时,如果光线正好聚焦在“底片”——视网膜上,那么成像会非常清晰。但是如果眼轴比较长或者“镜头组”——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过强,成像点就会跑到视网膜的前面,这就叫近视。相反,如果成像点在视网膜后,就叫“远视”。
当近视发生和进展时,眼球在前后径(眼轴)扩大的速度更快,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的增速比为3:2:1,也就是说,眼球由近似球体向长椭圆球体转变。 但是角膜和晶状体两个透镜已经适应了眼底视网膜的球面形态,会让整个像面呈球面分布于视网膜上。
简而言之就是,近视后,眼球的后表面形态已经由球面变成了椭圆面,而像面还是球面,这就会出现中央和周边视野离焦量不同的情况。
配图来自《大国护眼之策:青少年近视防控实用指南》,赵阳/著,魏文斌/审,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年6月
戴普通单光镜,全部场景下都存在周边视野的成像滞后远视离焦。眼睛时常接受成像滞后这种光学信号刺激,眼睛为了适应环境,就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机制使得眼轴增长,并造成视网膜向后接近成像点。
周边近视离焦功能镜则不同。它是保持中心视野正常矫正,在20°以外的视野中,加入微凸透镜或者渐变正镜等光学设计,使得成像面被改造成一个扁球面,通过控制周边的凸透镜度数,在保持中央视野清晰的同时,把周边的成像滞后逆转为成像超前。这样一来,既不会影响孩子中心的视觉体验,又能达到良好的近视防控效果。
配图来自《大国护眼之策:青少年近视防控实用指南》,赵阳/著,魏文斌/审,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年6月。光线聚焦的位置示意图:近视患者望远时,成像会超前;看近处时,成像会滞后。
可以结合这幅光线聚焦的位置示意图来理解配镜后成像超前的好处。
眼睛会追光,看远处时,成像点在前,眼轴就有缩短的趋势;看近处时,成像点移到视网膜后面,眼轴就会有延长的趋势。
我们给孩子配周边近视离焦眼镜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看清楚中心视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缓眼轴的增长速度。
眼镜必须一直戴吗?
低于100度的近视:
如果是普通单光镜,可以只在上课等需要精细视力时戴镜,看近处、户外活动可以不戴镜。但是,如果给孩子佩戴的是功能性框架镜,那么室内看远处、近处、黑板、写作业时都要戴镜,户外体育活动不方便时,可以摘镜。
100~250度近视:
如果有内隐斜可以在视远时戴镜,视近时不戴;如果有外隐斜,那么需要常戴镜,避免外隐斜发展。
250度以上:
建议常戴镜。
近视防控是一场马拉松,容易坚持的才是好方法
近视防控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除了考虑肉眼可见的经济成本外,还要考虑时间的投入、孩子是否愿意积极配合等问题。像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采用带有近视离焦效果的光学矫正方案,使用高照度、全光谱、低色温的吸顶灯,使用保护视力的台灯,注意用眼距离控制,培养孩子凝视望远的习惯等在时间、经济、精力等方面的投入成本是可控的,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不会造成太大负担,更容易长期坚持。
1)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积极改造室内光
太阳光是具有超高的光强,且光谱连续性极佳,各色光谱含量接近,是质量最高的光线。我们应鼓励孩子多在户外接受阳光,这是保护眼睛最好的方式。建议孩子每天在家时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到60分钟以上,已经近视的孩子要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来延缓近视的发展。
配图来自《大国护眼之策:青少年近视防控实用指南》,赵阳/著,魏文斌/审,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年6月。
天气不好或者天黑以后,我们还得接触长时间大量的人造光源。如果室内光源不佳,也会对眼睛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反言之,积极改造室内灯光,选择与太阳光接近的优质人造光源,则能够为眼睛补充一些“光营养”,对降低近视的发生率很有帮助。
我把我家客厅和童卧的吸顶灯都换成了护眼吸顶灯,学习桌配了霍尼韦尔立式护眼灯
关于室内灯具改造的具体标准,可以参照《大国护眼之策——青少年近视防控实用指南》上的要求:
全光谱,Ra>90,R9>90,吸顶灯7W/㎡,台灯桌面照度900~1500lux,色温4000K为宜,也可以白天5000K,夜晚不超过4000K。
2)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的屏幕要大、分辨率要高、能保证清晰度,亮度也要舒适,不要让屏幕过亮或者过暗。尽量避免阳光和灯光直射,减少屏幕反光对孩子眼睛的刺激。最好能让眼睛与电子屏幕的距离保持在2.5米以上。
3)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正确坐姿
提醒孩子时刻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正确坐姿,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读写姿势,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的情况下看书或者使用电子产品。
4)读写连续用眼不超过40分钟
提醒孩子不要长时间高强度地近距离用眼,读写连续用眼不超过40分钟。最好能做到20-20-20原则,即每20分钟凝望20英尺(6米)以外的目标20秒钟。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望远不是泛泛的远眺,我们还得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凝视”远处的物体,一定要努力看清细节,这样才会有效果。
5)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
我们要提醒孩子少吃甜食,多吃牛奶、豆类、虾皮、木耳等富含钙的食物,动物肝、牛肉、玉米、面包、红糖等富含铬的食物,绿叶蔬菜、瘦肉以及各种海产品等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玉米、绿叶蔬菜、蛋黄、水果(苹果、蓝莓、猕猴桃)等富含叶黄素的食物。
愿每个孩子都拥有明亮、清晰的未来视界!
参考资料:
1、ISBN978-7-5115-7345-2《大国护眼之策:青少年近视防控实用指南》,赵阳/著,魏文斌/审,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年6月
2、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