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十一,陪爸妈到北京逛了一圈。老妈是第一次来,早已心向往之。我们的父母把首都永远放在特殊的位置。不来一趟,会非常后悔。我很少休假,把出来计划放在十一。虽然人多,但是有了时间,有了人,出发就成了最简单的事情。
北京之行很顺利,除了人多,留下印记最深的是水立方。
进到水立方闲逛,场馆内有很多店铺。路过一家乐器小店时,摊主在用一个鸡蛋状扁平的乐器吹奏一首很好听的曲子,我一下子震住了,身子在动,但心思全都留在了曲子里。
曲子是沉放在记忆深处的《天空之城》,也是同名电影的主题曲,这是我小学时,学校组织观看的唯一一部动画片电影,故事情节记不得了,但这首轻灵的曲调倒是存了下来。
再次听,没有想到是在这,也是第一次听到有人用很奇怪的乐器演奏,但又偏偏如此好听。在店里,忍不住多看了会,店家赶忙介绍,这是陶笛,一个劲的劝说,易学、便宜。我对于太主动的店铺,向来是能躲就躲,避之大吉。对频繁推销的东西,也是常怀疑,怕上当吃亏,没有买,往前走了过去,但心里还在想店铺说的陶笛。
回去后在网上搜了陶笛,产生了学陶笛的念头。
陶笛(英语:Ocarina,也译作奥卡利那笛、洋埙、瓦埙、土笛、鼓浪笛等),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陶笛多数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状似潜艇、有哨口、通常用陶土烧制的吹管乐器。
陶笛的名称ocarina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意大利北部的小村budurio有位名叫juzeppe的面包师,经常用他的烤箱烧制低温陶制玩具和一些新奇的东西,有一次他烧制了一种上面有像脖子一样哨口的蛋形玩具,因为很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鹅的形状,所以就起名为“ocarina”,意大利方言就是“小鹅”的意思。陶笛的英文名称“ocarina”就是从这里来的,音译为奥卡利那笛,该名称一直普遍沿用至今。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84647/9794a56e644fbb3f.png)
网上查了一些陶笛资料,在十一回家后很快上网挑了心仪的陶笛,想最快速度的学会。
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懒癌难治。陶笛放在那,一直没有学。偶尔打开柜子,看到陶笛,就想到了喜欢听的《天空之城》。
上周,孩子回老家,回家后事情变少,又再不想看工作相关的东西。突然想到陶笛,不能就这么放着。晚上对着视频,查着资料,开始练习。
一周后的主要体会:
1.常用的陶笛分6孔和12孔。初学者如果喜欢,想继续就用12孔,用顺指指法。孩子如果喜欢,可以用6孔,两者音度不同。
2.初学,最易学的曲子是《小星星》,曲调简单,能很快上手。其次,也可选《两只老虎》。而《天空之城》属于终极难度,我把它放在了最后。
3.12孔陶笛,初学时用全按为1的曲谱,容易记住指法,手机上可安装“陶笛简谱”APP,把喜欢的歌都转换成全按为1的曲。练习时,打开节拍器,跟着节奏进行。
4.要练习复杂曲子,一定得看看乐理知识。中小学学的,早忘光了,看到曲谱上的特殊符号,不知道什么意思,也在抓紧扫盲。
这两天能吹《小星星》和《两只老虎》了,调还不准,但能听出来,给了我继续练习的信心。也许有些事没那么难,试着开始,就能进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