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六八】
余试鸿词报罢,蒙归安吴小眉少司马最为青盻。五十年来,其家式微。今年游粤东,过飞来寺,见先生题诗半山亭云:“西径崎岖上,东峰宛转行。半山山过半,飞鸟一身轻。”读之,如重见老成眉宇。先生讳应棻,弟讳应枚。其封君梦苏眉山兄弟而生,故一字小眉,一字小颖。小眉巡抚湖北,平反麻城冤狱,为海内所称。小颖亦官至礼部侍郎。
归安,古县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为庆祝钱氏吴越国的归顺,将湖州府乌程县东南一十五乡分出新置归安县。归安县乌程二县同城而治,归安县衙旧址位于今湖州市中心骆驼桥东堍。明、清时期,乌程与归安两县同为湖州府首县,仍旧同城而治。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归安县,与乌程县合并为吴兴县(今湖州市市辖区)。归安县自置县起至与乌程县合并成吴兴县而退出历史,共存在了930年。
吴小眉,即吴应棻(?—1738),原名应正,应禛,避世宗讳,改名,字小眉,号眉庵,又号青灵山谷,青灵山人,归安(今湖州)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授编修,任河南乡试副考官。雍正七年(1729),任河南乡试正考官,提督河南学政,擢任右中允,迁侍讲。历官少詹事、顺天学政,转右通政,又擢左佥都御史。十三年(1736),任湖北巡抚、兵部右侍郎。乾隆元年(1736),入都供职,官终兵部左侍郎。博通诗、词、古文。工书法,善画墨竹,兼作竹石小景,著有《青瑶草堂诗集》。事迹收录于《国朝画徵录》、《画传编韵》。棻,音fēn。
少司马,清代对兵部侍郎的雅称。
青盻,音qīng xì,基本意思为青睐、重视。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音问难屡通,何由觌青盻。”《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更喜得遇故知胡八判官,引至元丞相门下,颇蒙青盻扶持,一官幽、蓟。”
式微,音shì wēi,释义:1、衰微,衰败。《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朱熹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 2、《诗·邶风》篇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荣城伯赋《式微》乃归。”唐·王维《渭川田家》诗:“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唐·崔璞《蒙恩除替呈军事院诸公郡中一二秀才》诗:“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
飞来寺,位于广东省清远市城北23公里的飞来峡风景区,相传是从安徽飞来,故名飞来寺。始建于公元520年。有“古、广、美、奇”的独特风格。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520),颖川贞俊和灵霭禅师离开舒州(今安徽)上元延祚寺来到峡山,主持建寺事宜,是年十月十八日落成开光。因梁武帝肖衍亲手写“至德”两字赐作寺门额匾,开始时便称“至德寺”,也叫飞来寺。乾隆《广州府志》卷十七《祠坛·寺观附》记载:“广庆寺,即清远峡飞来寺,梁武帝普通二年(521)真俊禅师建。” “飞来”二字最早见于北宋政和年间胡愈所撰《修飞来殿碑记》。碑中记载了神人移建佛寺的神话故事:轩辕黄帝有二位庶子,名为大禺、仲阳,他们为峡山奇丽景色所吸引,隐居山中。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十月十八日晚,他们运用神力,一夜之间将安徽省舒州上元延柞寺搬到了清远峡山。黎明前,延祚寺住持贞俊禅师开门一看,寺已经在峡山落地生根。故名“飞来寺”。按:《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二》将飞来寺记载为“峡江飞来峰寺”。
半山亭,清远飞来寺至山顶途中的亭子。明代诗僧释今无有《予欲登飞来寺顶,至半山亭怯风不能行,不挂、超汉、自显三子掖之而下》:空山高望石磷磷,短杖支离已怆神。衰去久知非一日,病来犹仗汝三人。猿声空落枫枝冷,草阁斜悬霜气新。假我廿年完底事,莫教辜负翠屏春。
吴应枚(生卒年不详),字小颕,一字颕庵,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吴应棻弟。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大理寺少卿。工诗,善画。山水师王原祁。著《客槎集》、《墨香幢诗》、《题画诗跋》。事迹见于《清画家诗史》、《画传编韵》、《画囊》、《畊砚田斋笔记》。
封君,音fēng jūn,释义:1、受有封邑的贵族。秦汉以后,亦及妇女。 2、封建时代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者。《红楼梦》第四五回:“家去一般也是楼房厦厅,谁不敬你,自然也是老封君似的了。”
苏眉山兄弟,指籍贯眉州眉山的苏轼、苏辙两兄弟。父母给吴应棻、吴应枚起“一字小眉,一字小颖”,小眉大概是眉山之意,而小颖或指苏轼曾任颍州知州,或是取之于苏辙的晚号“颍滨遗老”。苏辙晩年居许州,地临颍河,因自号颍滨遗老。
平反麻城冤狱。指雍正十三年发生在麻城的涂如松杀妻冤案。黄州郡麻城县百姓涂如松与其妻杨氏不和,反目相争,杨氏逃至奸夫家,后又转匿于杨秀才家,杨秀才与娘家反诬涂如松殴妻致死。知县汤应求审案后因无尸体可证,遂定为诬告。恰其时有一富户家仆病逝,浅埋在河滩露出,杨秀才等反告汤知县贪赃枉法。湖广总督迈柱接报后命汤知县停职,由广济县代理知县高仁杰接手审理。高仁杰立功心切,对涉案人员动刑索供,连原知县也不例外。原涉案人员被屈打成招。但黄州知府觉得有疑,上报湖北巡抚吴应棻,吴令其细查。原知县汤被革职,新任知县陈鼎到任,恰杨氏在杨秀才家被他人发现,密告于陈鼎。陈知县飞报吴应棻。吴令其转报总督的同时,迅速抓捕拘押杨氏。陈知县奉命立即抓获杨氏并突审,真相大白。此刻,朝廷有关处决汤知县等人的批复到达。湖广总督迈柱想借此批文立即将原涉案人员处决结案,但湖北吴应棻据理力争,绝不同意。督抚意见尖锐对立。雍正见状只得将二人全部调京待用,特派户部尚书史贻直接任湖广总督,彻查此案。终以真相结案。该案株连官吏、妇女百余人。吴应棻力察其冤,命县令陈鼎缉获杨氏,飞奏停判,不惜顶撞上司,全盘否定总督迈柱所定之错案。楚中时有“龙图(包拯)再世”之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