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号的猜想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的去洞察:也许微信真正的野望是一个全新概念的”长尾市场”)
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唱衰应用号,说如何如何不可能,对此我只能说“有个卵用啊”
微信应用号绝对没那么简单,别急着唱衰
要有一个相对准确的预测得从微信的价值观出发,站在微信之父张小龙的角度去思考,看看他给应用号的“DNA”是什么,也就是那些核心不变价值
1.让创造发挥价值———“释放创造力”
2.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以用户体验为主"
先说第一个,“释放创造力”
native的成本到底有多高?
推广:平均成本5元一个下载 ,100万的下载量,月留存能有10w的都是少数中的少数
开发:安卓,ios要分开做,大量的机型、os版本差异、交互特殊等
就这两项能承受起的就不多了,最低起步价50w+左右,巨额的成本将大量的idea扼杀在摇篮里
而这些死掉的idea大部分就是因为市场小,盈利跟不上巨大的成本而看不到未来
再说第二个,以用户体验为主
微信做的就是把开发和推广这两项成本尽可能的降低,推掉成本这座大山,改变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规则,让创造者能把核心资源(钱和时间)关注到用户体验上,去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
----------------------------我是分割线----------------------
说完DNA以后
大胆预测一下应用号的战略:
做一个全新概念的“长尾市场”!!!
做一个全新概念的“长尾市场”!!!
在这里每用户都能轻松得找到自己的小众的需要,每个商家都能轻松地找到小众的用户群体
就像是淘宝,只不过平台的商家变成了创业者,商品变成了轻量级应用。
这里要注意的是与重新创造一个长尾不同,用户已经在了,要做好的就是怎么让供给方上来,并控制好他们产出的东西。
长尾形成三要素
1.生产普及———廉价好用的生产工具
2.传播普及———有效的信息分发的渠道
3.供需相连———过滤器
1.廉价好用的生产工具———多种模块化的接口SDK
已有的比如微信支付,用户账号,二维码等
这里我提个问题:可能还会开发怎样的模块化接口?才能让大多数符合大多数应用呢?
2.传播的好工具———营销成本的降低
从“信息分发渠道”来说
微信现有的几个主要渠道“朋友圈,群聊,单聊,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一向的价值理念都是以让用户主动去选择而不做推荐干扰,就像订阅号一样,如果你不关注,那么那些信息始终不会主动干扰到你
那么要做到不打扰用户,同时帮助商家尽量精准营销,感觉还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个具体我还真猜不出来,但我觉得可以肯定的是应用号和订阅号会有密切的关系
3.过滤器———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
过滤器有很多种,搜索引擎,分类标签,算法推荐等都是,目的就是把需要的信息呈现给别人
先说说搜索,这个应该会整合在原有的那个搜索位置,也就是右上角的那个位置
(可能性100%)
分类标签是可能有的,你能看到的所有应用商店都是有的,能帮助用户快速找到需要的类型
(可能性60%)
算法推荐,如果微信会做,就微信拥有的大数据来说做的推荐不说有多聪明但一定不笨
(可能性30%)
但微信有着最强大的天然过滤器“人际关系网”,这也是微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优化设计关系链上信息的传播形式是关键中的关键
不论是信息传播方还是接受方都会有相应的规则,这些规则将决定传播的精准度
这个形式我可以肯定的说:绝对不是朋友圈
一对一的消息方式,可能会保留也有可能乎意料地不用而采用全新的信息传递方式
----------------------------我是分割线---------------------
“小而美”的产品更适合应用号
能获取较多的红利
原因:
1.“小而美”的产品基本都属于轻量级应用,微信的应用号的开发接口能最大程度降低开发成本,节省大量资源用来做产品的功能和体验
2.复杂的产品操作流畅性将大打折扣
3.符合微信的价值观,微信自然也会帮你实现价值,小而美注重用户体验,能解决微信用户的需求并带来愉悦感这正是微信设计者想要的,他的生产工具还是传播工具更多的自然是符合“小而美”产品需求的
4.小而美的产品相比App形式在微信上能更容易找到对应的用户,营销推广成本大大降低
5.付费变得更加容易,有天然的信任感和环境
----------------------------我是分割线---------------------
有了应用号可能会是怎样一个操作流程?
既然应用号作为一个入口,和手机桌面的感觉应该是类似的操作体验
从“界面设计”上来说应用号将可能成为
除了“消息,通讯录,发现,我”这四个tab后“第五个Tab按钮”
原因如下:
1.做应用号就相当于做一个手机os,界面一定是在最前端的,要缩短操作路径,应用号的初始界面都要几步才能进入的话可以感受到有多复杂
2.放在更前端能强化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
3.内容多需要一个页面来展示足够多但必不可少的信息
文章来自一个有追求的产品经理好友李明俊
更多有用内同,欢迎订阅熊金龙的公众号xiongjinlongi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