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回青岛的飞机上读了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恍然间反应过来,年要过完了。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弥漫着老北京的味儿,充斥着北方特有的气息。
北京从腊八开始就在着手准备过年的诸多事宜,比如泡腊八蒜,年底开封,蒜瓣得色如翡翠,醋中浸着辣味。小孩紧着杂拌儿,爆竹,小玩意儿,大人忙着过年的吃食与穿着。年味——正宗浓郁。记不清几岁开始,人们都开始念叨年味淡了。
年味是什么?是鼻尖游离的烟花味,刺激又热闹;是眼中点满的中国红,鲜艳生动;是唇间涂满的酒肉香,流连忘返;是耳畔倾灌的祝福声,喜上眉梢。春晚,一年接着一年,每年的春晚都尽力承担承上启下的重任。冯巩叔叔年复一年的“我想死你们啦”亦或是换着花样的魔术。突然有一年,大家对过年的期待没有那么高了,从一家围着电视嗑瓜子搓麻将看春晚变成了,各找一个地捧着手机微博抖音花式吐槽春晚,吐槽亲戚。“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妈妈扒拉着糖罐子一边说到。“小时候盼着过年穿新衣服啊,现在没事就买新衣服,那还有那种感觉啊。”“没年味了,没年味了。”我窝在沙发中央对着电视看着手机发愣,外面一声声烟花声混着春晚的节目,正在过年啊。
年味还在,只是换了口味,换的快了些,让人不知所措。早前的中国,街坊邻居都亲似一家人,东家包的饺子西家的桌子上有,南家煮的鲜卤北家放在年夜饭里,宗族意识强烈,远亲近亲各种亲,礼尚往来,登门拜访,团聚一桌。本质就是为了过年的热闹。现在人们的亲近关系更多体现在手机里,微信群老年人花里胡哨的祝福语配上五颜六色的表情七八个群来回转发,同龄人qq里群发祝福简洁明了不忘列表存在之义。不敢吐槽的亲戚和不敢教训的熊孩子,气的胸口只发懵有没得发泄怎么办?微博呀,空间啊,总之一切没有家长的地方开始放飞自我,寻求同伴的安慰和帮助。最怕家里长辈玩抖音快手等一切短视频app,甭管是年夜饭摆桌还是登门拜访,进来手机先怼在脸上。老铁,点赞关注。
说不出是好是坏,过着有点变味的年,但是感激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让所有流浪在外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时机回到故土,让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矛盾因为一句“大过年的”而被化解,让忙碌奋斗一整年的人得以休息享受,让处在绝境中的人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年味是否正宗又是否浓厚,无关紧要,只要年味存在于每一个华人心中,那么春节的年味就会永远的传承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