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分享,是关于写作的心理历程的。
我已经花了接近160多天的时间来养成了日更的习惯,而我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调整到最好的习惯。
无论是我的写作风格、积累素材的习惯、写作时间的习惯都是有条不紊的。
现在写作成了我生活重要的内容,但我不想成为了唯一的内容,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我还想去旅行,体验一下不同的人生,还需要去工作
……
共勉
收到了很多的点赞,再次印证我昨天说的内容。朋友圈要么不更新,一更新就要能打动人。
修心,就是要让自己:不浮躁,走得很踏实。
你说,这160多天里,我有懈怠的时候吗?
说没有,真骗人,我不是超人,我是人,所以答案是有的。
是人,做什么时候都有懈怠的时候,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如何去调整回来。
在坚持路上的时候,太多人和我交流过一个话题,就是,“我也想写,但是断续续的,有时一停就是几天,最长一个月。”
嗯,是啊,这么大部分人的常态。
我在前天,邮寄了一批书籍出去,是我之前发起的一个活动,挑战“坚持连续评论30天有奖活动”,一共邮寄了10本,相信此时有很多伙伴已经收到书籍了。
我相信这批伙伴是深有体会了。
此次,送了两本书,任意选择,一本是《月亮与六便士》,一本是《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并且都一一有留言。
其中一句留言是:“相信日积月累的坚持,过1%的生活。”
是的,你想过1%的生活,真的要拿出1%的人才有的姿态出来。
这本书邮寄出去之后,我也对他们说,活动是可以继续的,如果想要的话,可以继续评论,连续30天后我还会送一本书,如果中断了呢?需要重新继续。
我在想,那些继续评论的朋友,会觉得越来越轻松。
但也有会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停了一天,两天,再重新坚持的会觉得很难。
有时,一停就有可能停几天,如果不能及时跟上了,慢慢会不了了之了。
这和平时写作的状态也是一样的,你坚持写,越坚持是轻松的,如果有哪一天懈怠了,很容易像河堤缺口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不知哪天才拾起来了。
为什么知道?
这一切的过程,我都经历过。
关于坚持评论送书的环节,有个读者开玩笑说,这样会不会把我送穷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一点都不用担心,因为这是极少数的人玩得了的游戏,哈哈。
另外,这样的活动,我没有正式公开过,都是用文章的形式来介绍的,所以,起码是看过我文章的朋友才会参加,真正参加的只是一部分,然后真正实践成功的又是一小部分。
活动,推广得很低调。
我觉得这样更好玩,只要经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的交流会更紧密些。
一年到头来,不会超过一千元的成本,但是这个过程绝对会超过一千元的价值。
对于我,我获得一批这样的认可我的读者,这是无形的资产。作为一个作者来说,读者就是最大的资产,这样的资产需要好好维护的,并且用珍惜的态度对待。
情怀,这绝对是情怀,别说了,又感动了。
其实,一个人真正的铁粉是很少的,如果有机会有,那么会觉得很幸福。
每个名人都有粉丝,基本分三类,一类是铁粉,一类是墙粉,一类是黑粉。
对于一个名人而言,粉丝是5%的是绝对铁粉,5%的是绝对黑粉,还有90%的是墙粉,所谓的墙粉就是一群“墙头草”(这儿用双引号,只是形容,不是贬义),就是今天可能很喜欢你的,明天可能就去喜欢别人去了的。
里边儿的粉丝,5%铁粉的价值意义是远超过95%的粉丝,当然要好好的对待最重要的铁粉了。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对待你的5%的铁粉呢?
160多天的坚持,我打造了一个“坚持写作”的标签,很多微信好友,包括写作群的朋友对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坚持打卡,虽然有的不曾交流过。
我在想,坚持了160多天,就能让很多人惊讶了?关键他们惊讶不是,我写得有多好,而是这个过程。
那么,那些从不拉下一天坚持了几年的人呢?
这绝对是极品了。这样的人,我见过,我也是他的跟随者。
这讲到核心了,就是每当我觉得不想更新的时候,是如何调整自己的。
就是一想到有这样的榜样,我就毫不犹豫,去坚持更新了。
看一个人做一件事是否可以成功,看什么?要看他是否够痴迷。
如果他足够痴迷,这绝对是很有可能成功的,至少我没有见过随随便便,轻描淡写就能成功的人。
我想,我算不算痴迷呢?
如果1分是很不痴迷,10分是超级痴迷,我觉得自己只能勉强打6分,接近及格吧。
自从写作以来,我爱上了什么呢?
爱上阅读原创公众号的文章,每天保持至少一万字的阅读;爱上学习排版知识;乐于积累素材;喜欢观察和思考生活……
但不够,我没有那种若饥若渴的感觉,迫不及待要去学习的感觉,这是我还不够优秀的关键。
如果我够痴迷,比如达到10分,我可能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和写作有关的。
如看书,有很多优秀的书等我去看,貌似最近懈怠了,《一万句顶一句》至今还没有看完;
如写作,我可能一天当中,写两篇,尝试突破各种题材,各种写法。
突破惯性写作风格是很难的,前段时间,我尝试写了一篇小说,太难了,好像要用另外一套思维写一样,要人设、情节安排、冲突、结局等,这一切都是需要尝试。
够痴迷的话,我会乐中于这种尝试。
还有一天,如果我够痴迷的话,我会用优秀的写手,甚至作家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比如优秀的作家,每天的练笔门槛是每天3000字,我现在只是2000字左右。如果想要快速提升自己,这样的训练是不够的。
还要全方位的训练,如学识广度的训练、情感描述的训练、体裁的训练、写人物的训练……
所以,我觉得我自己还不够痴迷。
什么是痴迷?
如骑行痴迷者,他的入门车可能是过万的,有全套的专业设备,还会上网看各种骑行的视频,潜心研究骑行路线,并且花大量的时间在骑行上,有可能空闲的时间都在骑行有关的事上了。
你可能坐火车去西藏,他呢?更愿意选择骑行去西藏。
一想到这些在一个领域中达到发烧友的级别的人,我就觉得惭愧,我算是痴迷程度算入门了。
即使如此,我还算是一个很能坚持的人了。我们同期参加写作打卡群的朋友,接近两百多人,我所知道的,除了那个群主保持每天更新文章以外,其他的都没有坚持了,我算是那一批学员中剩下的一个了。
所以,我就想起了,我现在正在组织的“30天写作训练营”的伙伴们。
这才第一周,有的已经喊累了。
当然,我也看到好几位真的是有痴迷的影子的,这几位写作上有可能可以突破。
每个人的状态,自己的要求都不一样,初心都各有不同,30天仅仅是个开始而已。
有时,我觉得培训课程的意义到底在哪儿?
没有一个课程,是100%的让人有收获的,真正发生改变,有收获是那20%的人,没有绝大多数人都是行动力还是较差。
“30天写作训练营”它只是一支强化剂而已,它只是用付费进群和打卡淘汰制的规则,让参加的伙伴短时间内产生一个日更的动力,它不能解决核心问题。谁能解决核心问题,只有自己,因为真正的核心在于个人对待写作的态度上,你有日更的态度,是不需要有人监督的。
当然了,我现在发起的“30天写作训练营”,它的价值远不止是打卡训练,还有很多其他的附加价值,如写作心得、排版知识、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和一个高品质的交流空间等等。
这会是一个很好的跳板,进入了这个写作圈子。
之前,说过,我在帮我的一位搭档举办和推广线下课程。3月份的时候,找她讨论课程设计、时间、场地等内容,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做了算是精美的文案。
目前什么进度?
惭愧,没有太大的进展了。
我呢?
我发现我的精力不在哪一块,我的动力主要是帮助她实现举办课程。平时,我都想不起来安排时间做这个推广。
我指望她能为自己的课程多推广一下,但发现她也只是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下而已。同时,还有限制性信念,觉得有些同期参加导师班的同学不太好意思推荐参加她的课,或者面对比她优秀的人,她的课觉得价值不太够,在想别人这么优秀了,凭什么参加我的课呢?
她说,最大的目标是能够成为一名青少年训练导师。
前后为此话了好几学习心理学的课程,参加导师班,还曾在培训公司工作了接近一年,为的是能进入这个心理学培训圈子。
姿态呢?痴迷呢?
以前有的,对于,此次课程,我没有感受到她一定要做的姿态,虽然口头上有说。
这是我的真实感受。
两边都没有这个“一定要把这个课办成功”姿态,没有太大进展,是必然的事情了。
如果她真的有这样痴迷的程度,那么一切都会围绕如何实践她的“青少年训练导师”目标上来。
这样的一次课程,已经有人把文案做好了,课程内容也讨论设计了。
那么她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推广出去,好歹也是自己的课,并且充满信心,只要你想来,我就有办法给到我最专业的态度来分享。
行动力呢?
会更加一流,行政要去准备吧,课程详细内容要出来了吧,还可能私下演练过几次,为的是100%的状态迎接自己的第一堂课……
自己的第一堂课,自己起码要拿出100%的行动力、100%的信念、100%的状态来推广出去。
要不然,谁会更着急,更上心呢?
有想了解“连续评论30天有奖活动”的朋友,可以点击此文章《以前,我是个懒惰的孩子,但自从做了这件事,懒惰兄走了……》,进行了解,欢迎你的参加!
今日讨论:身边有什么很痴迷于一个领域的优秀朋友吗?对于你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和TA之间差了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