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自己是一种醒悟,接纳孩子更是一种觉悟。在接纳所带来的影响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让孩子有了“被爱”的感受。因为接纳他人本身,就是真爱的一种行为。在心理学中,爱的感受完全可以促进心灵与身体的成长,同时也是我们所知的最有效的,疗愈心灵创伤的最佳手段。
只不过,酒香也怕巷子深,话好也怕不开口。父母的接纳必须表达出来,因为父母接纳孩子是一回事,孩子是否感觉到被接纳,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父母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对他的接纳,那么一切努力都是枉然。为此,这里给家长们准备了三种表达接纳的方法:
首先是语言接纳法。
一共总结了十二类亲子沟通障碍,其中包括了贬损、抱怨、警告、说教等情况。然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父母却经常在有意无意地强化这些沟通障碍。很多时候,孩子即便自己做得不够好,不符合周围人的预期,他们也希望听到温和的,积极的,同理的话语,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贬损,一味的吐槽和悲观的预期。所以当家长面临亲子沟通的很多情景时,一定要用孩子能接受的语气,来传递自己本来的思想。一旦孩子觉得你接纳了他,他自然也会朝着你的要求去改善自我。
接着是不干涉接纳法。
假设一个孩子想在沙滩上建造城堡,同时她的父母在远处做着自己的事情。如果他们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设计一个自己眼中的城堡,那么,父母此时此刻就是在以非语言信息传递自己的接纳。孩子会感受到:“我所做的事是好的”,“我造城堡的行为是被接纳的”,“到目前为止,爸爸妈妈都赞成我在做的事”。
同理,当一个孩子在专注于某项活动时,父母若不加以干涉,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接纳感的非语言方式。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经常通过干涉、打扰、接手、检查和介入等方式,向他们的孩子表达不接纳感。这往往是由于父母自身的恐惧和担忧,以及他们自己的不安全感所造成的。
然后是被动倾听法。
有很多人就经历过这样的情景:自己在那里一言不发,对方就能聊上一个小时。但谁又能真正面对一个冷冰冰的人说那么久的话呢?尽管当事人没有开口,但他的表情、神态、肢体语言都在表达自己的接纳感,所以对方才会在这种认同感的基础上侃侃而谈。
对待孩子也是一样,有时候他对着你一通吐槽,或者说一堆情绪化的观点,你并没有强烈表示赞同或反对,只是给予他一些眼神或肢体的反馈,以及简单的话语回复。但即便如此,孩子们依然能感受到你的态度。如果他们感受到的是接纳,那么他们的情绪自然也会得到有效疏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