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成都阴雨连绵,但却阻挡不了我们四位同学追求学习的脚步,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对认识的追求,我们来到了此次盛会的目的地魅力都城成都。赵磊的“成都”让我对这所城市充满着无限的向往,当接到吴校的通知,让我参加这次学习活动的时候,开心的不要不要的。当然更多是因为这座城市。
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对于一些像我一样普通的老师,好像离的很远。更多时候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来提升专业能力已属不易,更何况改革。但身为当代教师学习的步伐不能停止,必须跟上时代的变化,跟上学生的变化,所以对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极其重视。就像这座城市对我的吸引,这次论坛也很让我着迷。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能给我思想带来什么变化?带着种种未知一早我们就来到了成都石室外语学校。校园的布局很有年代感,但走了一圈以后,比起我们学校还是有些许失望。在校领导一顿寒暄过后终于进入了今天的主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未来学校建设”--来自教育科学院国际教育研究专家王素老师的演讲。
全国课改前沿合作组织2019春季论坛有感王老师从课程设计、学习方式、未来学校的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全面诠释了未来学校的建设。当下教育依然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模式,更偏向于对知识文化的学习。王老师很好的论述了为什么在未来学校建设上要更偏向于对知识能力的学习,文化知识要贯穿于实际生活,而实际生活需要的是体验,体验需要载体。在谈到学习方式的时候,王老师从各种载体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的辅助上进行深入分析,收获颇丰,让我领略到了优秀教育者的视野。以能力作为划分标准来取代年级标准是很大的创新。在谈到学生的学习思维的时候,老师提出了创造、评估、分析、应用、理解、记忆先进理念,用创造、评估来取代传统的理解记忆。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学校从建设规划开始就要长远的规划,未来学校的的建设从学校建筑上就要考虑布局的科学性,学习方式决定学习空间的布局,课程体系决定学习空间的布局等等先进理念的提出,让我们对未来学校充满着遐想。
全国课改前沿合作组织2019春季论坛有感教室不在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的场所应该是开放性的是以课程为载体的学习空间。在对未来学生的教育成果上,王老师也谈到了自己的想法,知识、技能应该是在一个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够获得的,应该在未来学校的教育中作出一定的变革,把培养学生意识形态和精神思想放在更高的位置,从而指引学生去追求知识。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主流教育思想,通过王老师对未来学校的建构让我深深感受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对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才能更好的追赶现代教育的脚步,相信本次学习一定会收获颇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