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己还是小Baby时,就要顾及母亲的情绪,并且将维护母亲情绪稳定视为己任,这个孩子长大后八成在大部分时候都是优先考虑别人,然后才是自己,也很容易主动“承担”维护他人情绪的责任。
李雪在她的《当我遇见一个人》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这一点。
也因此,咖啡馆里常常会出现一些需要“处理”情绪的来客。那画外音就是:你不是能耐自己可以帮到别人么?来来来,我给你送一批来。
这位姑娘从隔天来到天天来,从专注聆听到回避,再到隐忍,今天我终于爆发了。
我明显感受到她有许多不满,可是她的理智一直在替她说话,就算面对婚前变故这样的事情,她都哭不出来,一直在自责,我们怎么表示对她肯定,她都一概听不见,只说全是自己错了,不停地反复地讲故事。
她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听不到别人的呐喊。打电话不回避,影响旁边客人看书;叙述故事反反复复,就算提醒她,我们的时间也很宝贵,她也选择性听不见,稍停一会又继续……我说能说的不应该说的都说了,到最后只得说,你的问题已经超出我能力范围了,或许你需要专业的帮助。
她不回应,她只需要听众。
一直在否定自己,她说她想挽回这段感情,甚至已经到了卑微地祈求。她说她爱他,可是当听说他也不好过时,又释然了……
傍晚6点多,正在做饼干,她坐着继续讲故事,心里跳出个声音:不要再听了,你都快塌了。并且开始反胃,嘴上突然就喊出了:我不想再听故事了!你说这么多,让别人给你出主意,实际上是不想为自己负责!接下来几天你不要来我这了!
她先是愣了一下,接着说,你说的对,你想说什么就说,骂我都行。
身体特别敏感的我,情绪开始流动,除了掉眼泪,还干呕。她试图来安慰我,我拒绝了,只提醒她,他对你有那么多不满,难道你没有么?两个人之间的事,怎么可能只有你的责任?说说你的不满吧!你太要体面了,觉得不应该发泄情绪,但是,你有没有感受到,听你说这么多,我的身体都积满了委屈……
两个回合后,她的情绪终于开始释放,放声哭了起来,而我所有的身体反应都停止了。
快打烊时,刚打完电话的她一再表示自己已经开心多了,明天会换个自己来。这次我没再隐忍不说:没人有义务听你说这么多,我们才认识不到两个星期,这个宇宙是平衡的,你的情绪出不来,聪明的它一定会找到另外一个出口,而我已经是你的一部分的情绪载体了,我不想再承受了,因为我都还在自救。
从同情地倾听到隐忍地回应,再到激烈地爆发。回头看,依然藏着我的害怕:害怕失去。失去关系,失去客人,失去别人的“喜欢”。
当选择忠于自己,喊出那句,你不要再来了时,似乎又有了更多力量。真正的喜欢不会失去,会失去的只是“假我”的“喜欢”,这不是真正的喜欢。
也正好,腾出空间,回到真实的内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