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级研修第五节

中级研修第五节

作者: 秦晋方 | 来源:发表于2019-04-04 10:17 被阅读0次

2019年4月2日 (自闭症孩子的心理评估和互动)

大家好!感谢侯部长的介绍。其实我除了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以外,更重要的是,我还是一位母亲,是孩子的妈妈,是一名妻子。所以今天的讲座,请允许我以妈妈的身份,一个妻子的角色,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按照候部长的要求,我就针对如何识别评估自闭症孩子的心理状态以及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和孩子发生互动,给大家进行分享,像拉家常一样聊聊我们的孩子和我们自己健康。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如何识别评估自闭症孩子的心理状态以及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和孩子发生互动。

我们知道自闭症是一个医学术语,也叫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重复为主要表现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一)社会交往障碍: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回避和人的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不愿意与人亲近;对与同龄儿童交往或共同玩耍缺乏兴趣,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不会主动向他人寻求安慰;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病情的慢慢改善,目光接触增多,对父母、同胞慢慢变得友好而有感情,缺乏社会交往的兴趣和技能。(二)交流障碍:非言语交流障碍,虽然倾向于用动作、姿势进行交流,常常拉着大人的手走向他想要的物品外,很少用点头、摇头表达自己的意思,面部表情也显得漠然;语言交流障碍,常常存在模仿语言、刻板重复语言,不会用已经学会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愿望。(三)兴趣狭窄及行为刻板重复:他们常常对玩具、动画片等儿童感兴趣的内容不感兴趣,迷恋于看广告、看天气预报,反复排列物品等;对一些非生命物体,如纸盒、小瓶可产生强烈依恋,如果被拿走,则会哭闹不安;他们的行为方式也很刻板,他们会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会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不能变动;如果环境或日常生活常规发生变化,即会哭闹或烦躁不安;对于物体的一些非主要特征,可能非常感兴趣,因此会去闻不该闻的东西,或反复摸光滑的表面等。部分患儿情绪很不稳定,常常烦躁哭闹,还有部分患儿出现多动、自伤、攻击等行为;患儿的能力发展可能不平衡,对音乐、机械记忆、计算能力相对较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防止儿童孤独症的发生,所以尽早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所以运用多种方法综合干预和治疗:如药物治疗、教育训练、行为治疗等综合治疗,这些治疗需要医生、教师、家长等的共同努力下,患儿的各种症状还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孤独症,识别和评估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发展水平!这种意识很重要,然后是判断和应对,具体操作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事情,需要专业的诊断,治疗和教育训练,百度上都有,在这里不再和大家啰嗦重复。其种种的目的在于改善核心症状,同时注意其智力发展,培养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力争使部分患儿在成年后具有独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相必在座的各位妈妈和志愿者们比我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比我有经验,毕竟一千个自闭症的孩子和一千个自闭症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我们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意识,一种觉察观察的意识!

大家看,我手中的汉堡和鸡蛋,它们有什么区别?对,汉堡里面的夹心有青菜和火腿,我们一目了然,我们直接用眼睛就看到了;而鸡蛋呢?只看到一个圆圆的外壳,里面的东西,我们无法用眼睛一眼看透!我们需要猜!它是生的?熟的?双黄还是单黄?这就是交流!我们的孤独症的孩子不能像汉堡一样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真实的需要更想鸡蛋一样需要我们去猜、去理解。

请问在座的各位妈妈?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你觉得对于孩子和老公老来说,这两个人中,你更懂谁?“孩子”我听见了几位妈妈的声音。为这些妈妈的背后默默付出点赞!奇怪!我们很少和孩子用语言交流,却更懂孩子,而对于善于使用语言的另一半,我们反而理解的更少?为什么呢?看来沟通和理解,不仅仅靠语言,它还有非语言的沟通,即肢体语言,去表达我们的需求!一个智慧的家长和聪明的老师通过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而能逐渐了解孩子情绪、行为背后那个没有满足的需要是什么?

就说孩子哭这件事吧!研究发现,孩子哭有五种情况:1是饿了,2是困了,3是肚子不舒服,4是心理不愉快,5是太无聊。有的妈妈一听到孩子哭,就立刻能知道孩子怎么了。即使她现在在隔壁房间,她也会马上跑出来,该喂奶的喂奶,该换尿布的换尿布,该上医院的就上医院,该抱抱就把孩子抱起来!但也有的家长,孩子都肚子疼了半天了,妈妈还没有注意到,总认为“哪家的孩子不哭啊?”。老话说“3岁看大”。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妈妈或者重要的抚养着带大的,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婴儿的依恋类型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良好的教养可以促进积极依恋的发展。婴儿的教养方式好与坏,与妈妈有很大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标准来判断妈妈的“好与坏”:1、反应性,正确理解婴儿发出信号的意义所在,并能给予积极的应答和反馈;2、情绪性,经常会通过说、笑、爱抚等积极情绪,进行情感交流,以满足婴儿愉悦的需要。在这里需要补充一下: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笑和说,我们都会,但什么是爱抚?爱抚又是什么?当我们还不会说话时,常常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需要,渐渐的,当我们会说话时,肢体语言使用就更少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我们还可以肢体语言来表达爱的方式!记得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一个8岁的儿童唱的一首歌“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夸夸我!”孩子用歌声唱出了她们内心对爱的需求!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能力太弱了!我们觉得我们爱他,一切都是为了她!那都是我们以为的“爱”,我们给到的,是他想要的吗?“爱情不是买卖”,“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到的”。皮肤的心理作用告诉我们,作为皮肤感觉之一的触觉在人际关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来表达希望给予,或得到安慰、支持、爱和热情的愿望,身体式接触对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也很重要,缺乏身体接触刺激会阻碍心理和运动的发展;3、 社会性刺激,通过互相模仿、亲子游戏、共同活动等社会性互动以及通过丰富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婴儿活动节律和互动的内容来适应婴儿的社会活动需求。我们看到,有的妈妈带着孩子走在马路,时不时指着这个说“这是公共汽车”,这是“小轿车”等等。

结合以上三个判断标准:聪明的妈妈在第一时间就能判断孩子的哭声并给予相应的照顾,这样的妈妈是好妈妈,而这样的好妈妈不在于你的长相、你的学历、你的身份地位。同时能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增加孩子的愉悦性。但是我们发现,有的妈妈能高兴能逗孩子?有的妈妈就不能高兴地逗孩子呢?同样都是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高兴是因为内心的需要被满足了,不高兴是内心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我们不高兴的情绪影响了我们不能很好的和孩子产生积极的情感互动,所有的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没有满足的欲望!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影响我们情绪的背后有5点需求: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举例:安全感的需要,房子的大小)。最好的家庭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孩子,孩子更爱家!可实际上,我们中国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家庭,大部分夫妻不是没有交流,而是吵架成了他们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关键是在争吵的氛围下,时时迸发出来的是一种浓浓的火药味,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的孩子的安全感又会来自哪里?当你们吵得水深火热、热血朝天的时候,你看到了墙角那一个惊慌失措、胆战心惊、满脸恐慌躲在一个角落里那个4、5岁的孩子了吗?所以家是什么?家是一种氛围, 在爸爸妈妈共同努力下给孩子营造的一个温馨的港湾,一个能量的充电站!所以,从今天开始,请各位回去后去觉察一下我们和爱人交流互动模式是什么?我们和孩子交流的又是什么?

自闭症的孩子虽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聪明,但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他就是他,他对每个妈妈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作为妈妈,首先要有觉察的意识。孩子的哭是在表达什么?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及各方面能力发展的不足,孤独症儿童常常存在各种情绪及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如发脾气、自伤行为、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等。这些情绪及行为方面的异常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适应,而且也使教育训练更难以实施,因此给予及时干预非常重要。

异常的情绪行为常常是患儿的一种重要交流功能,而且有可能是一个言语功能有限的孤独症患儿迅速、有效,并可预期地控制他周围环境的唯一方式。孩子攻击、自伤、刻板行为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功能: 1、寻求帮助;2、寻求注意;3、逃避紧张的情景或活动;4、得到想要的东西;5、对所讨厌的事件或活动表示不满或反对;6、得到刺激。通过躯体检查、病史、行为功能分析,不仅对正确的采用行为治疗方法缓解患儿的情绪行为异常奠定基础,同时帮助其照顾者充分理解患儿之所以如此,并非故意。

如果情绪行为异常由于躯体不适或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由于饥饿、困倦、疼痛自伤等,要及时给予帮助,积极进行躯体疾病的治疗。对生理原因引起的导致苦恼、发脾气,父母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如果

情绪行为异常为了寻求注意:当患儿通过哭闹、自伤、攻击行为寻求他人注意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1、当行为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制止,同时还有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对患儿造成伤害,如为了防止撞墙对患儿头部造成伤害,可戴上安全帽,同时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2、当这种行为对他人和自己没有伤害时,则采取消退法予以矫正,比如冷处理,不去注意他,无论这些行为持续多久。一旦患儿停止这些行为,则要立即关注他。如果患儿在哭闹、自伤后,并没有获得他所希望得到的关注,而当他停止哭闹、自伤时却得到关注,患儿的哭闹、自伤等行为自然会减少。

自我刺激行为:如手指的扑动、怪异的跳动,独自嬉笑,发怪音等。这些行为的产生没有特定环境诱因,并让人感到很奇怪,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他喜欢的一种消遣方式,是患儿在疾病和各种能力不足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自我愉悦的活动。应对方式:戴上安全帽,使他通过这种刺激得不到他向要的感受;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帮助他学会他人能够接受的,有意义的消遣娱乐活动;用具体的方法矫正其自我刺激的行为。如对于手指扑动的患儿,当他手指扑动时,让他把手放在桌子上,或学做一些手部的动作或者游戏。等等,想必之上分享的一些作法,各位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不再啰嗦。

我们每个人的的觉察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当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是孤独的,心理学家马勒人格发展理论分为三期:观察发现,0-2个月的孩子,每天基本上以睡觉为主,这个时期和外界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交流和沟通,天天就知道吃了睡睡了吃,我们称为自闭期,很多患上自闭症的儿童,往往他的心理发育期就固着在这一期,没有发展下去;两到六个月内共生期,这个时候孩子感觉到的这个世界只是她和妈妈,她和妈妈是一体的,孩子和母亲是融合在一起的,是共生的,他不能把自己和母亲分开,母亲的存在就是我的存在,母亲的疼痛就是我的疼痛。我们也看到,很多自闭症孩子分不清“你和我”“我和他”的关系。实际上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以他自己的方式在和他的养育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互动。互动的好坏,除来自于生物学原因之外,也来自于和他有重要关系的那个客体。

因而衡量一个重要的客体,主要是妈妈的觉察意识:聪明的妈妈能一听到孩子的哭声,第一反应就知道孩子是饿了?还是困了?还是无聊了?二是情绪。聪明的妈妈通过说、笑,爱抚,用积极的情绪和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以增加孩子的愉悦性。

在此之前,侯部长咨询了我一个问题:说作为义工的我们,如何和孩子陪伴?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怎么办?我一个一个给大家进行解释。首先说“陪伴”的问题。我们常常说的亲情陪伴,其实陪和伴是不一样的:陪是身在一起,伴才是心里在一起。我们的孩子表现为社会交往能力方面问题,不愿意和他人接触和交流,他没有朋友,没有小伙伴!他不仅没有生理上的那个“伴”,更没有心理上的那个“伴”!而我们在座的各位呢?我们今天坐在一起,都是朋友,我们都有“生理上的伴”,但谁又是你心中的“伴”!想一想,我们心中的那个“伴”是什么样的?中国的文化环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吵了一辈子、过了一辈子,他们往往都是彼此生理上的“生理上的伴”,能做到 “心理上的伴”真的需要用心经营!有人说我们前半生过得是原生家庭的生活,那么四十岁以后的,我们需要过一过我们自己的生活了,否则,白来世上转一遭!匆匆来、匆匆去,不带走任何一片云彩!既然,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妈妈或者爸爸,还有义工,想照顾好我们自己的孩子,和自闭症的孩子陪伴在一起,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觉察自己的情绪,我们需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心态、秉持一种稳定的情绪,给孩子提供一个保持性的环境!更为重要!

实际上,作为成人的我们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是需要由能力的!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和许多女性一样,我也是一个脾气暴躁、强势的女人。那些年,老公总在外边儿喝酒,每次喝完酒打电话,我气就不打一处来。每次喝酒回家,都是叮叮当当吵架,那些年斗智斗勇啊,想尽了一切办法,结果还是一样!这说明,吵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而吵架成了问题。既然吵架此法行不通!那我不吵了,我闭嘴行不!对!学会一个动作行为“止”!这个行为很重要啊!一定要回去用啊!当一种行为反复出现,用了上百次,发现它没有用的时候,一定不要再用了,学会“止”住(咕咚的故事)。后来自己自行反思:其实打电话的时候是我是想说“少喝点、早点儿回家”,怎么就说成了“喝多了,就别回来了”!当我有这个觉察意识时,不再吵架了,人家就真的早点回来了。人生过半的年龄,才知道,一个人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真的是需要能力的!有没有能力是第二步,而意识是关键第一步,觉察的意识!

我们每一个妈妈都想成为孩子心中的伴。但是怎么才能成为心中的伴?除以上之外,道理都懂!做不做在你!所有道理只有变成可操作的行动,才知道有效还是没效!要想实践,先学会“止”,学会觉察。那么第一步就是观察:最好的方法就是妈妈每天记录孩子的阳光日记,每天去发现孩子的差异点、闪光点、和动情点。孩子的今天和昨天一定是不一样的:比如孩子昨天吃饭用了一个小时,今天就用了50分钟!以及孩子每天感动你的地方。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差异点、闪光点、动情点!不在乎你每天做的如何,贵在你每天都在坚持发现!(举例)

其实有时候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真的不重要,而父母是什么很重要!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孩子是影响出来的!影响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稳定的情绪,对孩子的性格塑造是一种很好的良药!

说了这么多!无论你学会了多少知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今天起,我们一定要有这个意识,意识比知识重要!意识即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察自己,帮助患儿!做到觉察,自我认知!一个人的认知大概分为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无知);知道自己不知道(自知);知道自己知道(觉察);不知道自己知道(习惯)!一个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有自知之明!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标准:能爱!能工作!或者我们常说的“三受”:顺境下享受!逆境下承受!绝境下接受!感谢大家的聆听!最后强调下!这节课你可以什么也记不住!一定要记住“意识比知识重要”!

相关文章

  • 中级研修第五节

    2019年4月2日 (自闭症孩子的心理评估和互动) 大家好!感谢侯部长的介绍。其实我除了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

  • 我的研修之路

    在我上初级研修班时,就已经在祈盼上中级研修班了。 等我上了中级研修班后才发现,只有激情是不行的,我感觉到了,就一个...

  • 李克富 || 中级研修生的讲授技能十堂训练课

    中级研修是在完成了初级研修之后的提升,以具体实操和案例讲解为主,旨在复习、巩固初级阶段所学、所练的基础上,训练研修...

  • 李克富 | 中级研修生的讲授技能十堂训练课

    中级研修是在完成了初级研修之后的提升,以具体实操和案例讲解为主,旨在复习、巩固初级阶段所学、所练的基础上,训练研修...

  • 中级研修作业一

    一,正确与有效的关系 什么是心理咨询?科学定义是,协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通俗怎么讲?理论支撑下的言谈举止。...

  • 中级研修心理历程

    走过初级研修,自己有了很多地进步,进步的地方当然是,克服了自己写文章没有条理,从想入非非到付出行动,体验了从...

  • 中级研修知识汇集

    2个2: 1心理是脑的机能,2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遗传,2环境 2个4: 四大公理:基因为心理设置了初始参数 大...

  • 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今天在初级研修群里看到尔萍姐发的一位中级研修班师姐写得研修总结文章(这是我给下的定义),题目叫《依托》,作...

  • 第六讲 合理是灵活的

    “合理、道理、心理”这六个字,我从李老师的初级研修、中级研修、高级研修班一直听到了这次的社会心理服务师资班。自己认...

  • 中级研修0329:如何喝水?

    心理学的公理四: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大家喝水时,想过如何好好喝水? 是不是觉得喝水还有什么可以想的? 那要我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级研修第五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xf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