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三年的时光,换来一身风尘。
别也茫茫,聚也匆匆。今日,静坐听雨,闲适,倒也成了闲事。闻外雨声不绝、嘈嘈切切,却和心中思绪一般,乱如麻。不禁从头梳起。
相遇可谓恨晚,彼此初见,只是玩笑试探,如挑逗一只不熟的猫,试图接近又担心被抓伤。待摸清他容忍温和的性格后,便自然放开了起来。说的话题多了,便更觉得志同道合了。
接触会留下印象,或浅或深,潜伏在心底,待孤单时隐隐作痛。他给我的印象无非八个字:墨守成规,温文尔雅。或许我更觉他有些木讷,有些顽固,有些怯懦,有些自卑。我不止一次地挑衅他的弱点,在他的底线边缘徘徊,反复刺探,只为了看见他的一次爆发,从心底的爆发,或许我无缘,亦或许他心灵的盔甲太厚,防备太严,而所禁锢的、所防备的,是他自己。
我并不完全觉得他是无趣的人,劝他别如此拘束,会体会到更多的乐趣。我知道无效,因为我和他之间,一直隔了一层薄膜。
三年相处的时光,只能让我两坦诚相待,交流下自己的想法感受。我能感受到他磅礴的文学素养,仿佛像座绝壁高山般矗立,我便是在山脚下的人,只能仰望,不可触及。也能感受到他从历史中汲取的谨慎拘束,但我有些反感,至少他太过拘束,仿佛被禁锢了手脚,无法舒展开来。或许是比较“高冷”,可他在熟识的朋友面前又有些滑稽。
以上,便是我对他的全部印象,别了这些印象,因为“他”早已别了他。
接着是对友情的哀悼。
近日与他的相聚,总是不乐而见、不欢而别,再无以往的欢声笑语,明显能感觉到不可名状的尴尬。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与他之间早已隔了一层厚障壁。我试图用言语越过,但他只是躲在障壁厚加固这。气氛无可避免地降到冰点,我与他的关系,从最初如兄弟般的亲密,凝固成一块厚厚的坚冰。
我应该猜到了八九分的原因:分别。毕业后,我离开了我熟悉的县城,去到了我和他曾经向往的地方,他的怯懦,也可能能力所限,使他留在此地。他可能不甘,不服和对我的不爽叠加在了一起。我仍能想起他带着苦笑对我说的:“苟富贵,勿相忘。”再次见面,相忘的不是我,而是他。
不安的情绪在我心中蔓延,“我是做了什么,让他如此戒备。”我自己想着。今日看来,这段友情也该是个尽头了。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沉默便是最好的终点了。
别了这段友情,拾掇自己的孤独,通往未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