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文博 图/来自网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每当读起辛弃疾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北固亭就成了我梦萦魂牵的地方。
深秋十月下旬,我们去如东参加江苏省新课程研讨会,回来的路上,顺便去了趟镇江。那天,等我们赶到镇江时,天色已晚。薄薄的云雾在天空飘荡,太阳在云雾中出没,西边的天上,时而霞光照耀,时而烟霭缭绕。我们从旅行手册上看到,镇江的焦山很值得一看,就决定上焦山。下山时已四点多钟,受《白蛇传》故事的吸引,我们本打算去金山,领略法海一怒、水漫金山寺传奇故事发生地的风景。途经北固山,由于受到同样情感的趋使,大家一致同意游览北固山。于是我们急匆匆买了门票,登上了山。
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东北江边,像所有南方的山一样,百十来米。但它像一跟大拇指伸入长江,加之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因而被世人称为北固山。还有称北顾山的。传说是由于梁武帝曾经登上山顶北顾长江壮丽景色而得名。北固山有前、中、后三座主峰。我们登上的是中峰和后峰。后峰伸入江中,山上古迹最多,有甘露古寺、清晖亭、北宋铁塔、多景楼和祭江亭,是现在游人去得最多的地方。
时间紧,我们游的路线也简洁。从前门进入,走至半山腰,我们就折入山下,到了溜马涧、观澜亭,然后沿着石级上山,在山上的甘露寺西边,观日落抒情怀----向西望金山,向东眺焦山,看长江碧波奔腾,议镇江城市美景,取景照像,指点谈论,尽情享受着登上山项后的喜悦,恣意饱览着登高远眺时的眼福。之后,我们向甘露寺走去。途中,一座石柱方亭立于平台之上。亭不大也不高,经过千百年的风吹雨蚀,斑斑剥剥,灰绿的颜色显得很不起眼。亭上没有什么标志,或许有吧,但那时,天气已晚,我们没有发现什么特别值得观赏的,连像也没有照,就拾级而上进了甘露寺西门,然后又从西侧门出了甘露寺,登上了多景楼。多景楼其实是一处很不起眼的楼阁。但有人说,它是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岳阳楼”、“黄鹤楼”齐名,我看那是美誉了它。它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高大雄伟气势不凡,也不如这两座楼宇声名显赫。倒是针对它而由后人演绎的刘备招亲的故事为它增添了几分姿色。然而,与众不同的是,我们对此没有人感兴趣,就直接从甘露寺临江一边赏着万里长江的景色,指着对岸的扬州城议论着走出了甘露寺,沿着山梁向中峰走去。由于天黑,我们没有上中峰,沿着通向中峰的山梁下了山。
走出大门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地问,北固亭在哪儿呢?怎么没有看见北固亭呢?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来的呢?有位校长说,都怪镇江人瞎编造,硬是把个虚构的三国故事弄来糊悠游客,导致真正有意义的故事反而被淹没了。还有人责怪我们自己准备不周,也许就从北顾亭边走过去也说不定。带着这样的遗憾,我们完成了这趟关于北固山的旅游。要知道,做出这一选择,我们付出了放弃游览金山寺的代价呢!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带着这些悬疑回到南京,我一直寝食难安,下决心一定要搞清楚我们是在哪儿出现了问题。于是,上网搜索有关北固亭的信息。经过一番辛苦,终于弄明白了,我们在山上看到的那座石柱方亭,其实就是北顾亭,不过通常人们把它叫祭江亭,在古代它不光叫北固亭,还有叫凌云亭、摩云亭、临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的。辛弃疾登的就是这儿,他登上北顾亭,看万里长江滚滚东去,即兴抒怀,借古讽今,谴责南宋统治者的昏庸苟安,不图收复中原失地,抒发了对国家前途的殷切希望。千百年来,辛弃疾的这首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北顾亭也因此牢牢扎根于我们的心里。然而我们由于仓促决定登山,没有做好准备,对山上景观的来龙去脉缺乏了解,因而站在北固亭下“有眼不识泰山”,错过了欣赏人文景色、抒发悠古之思的绝好机会,只能遗恨扼腕了。
看来,做任何事情还是要做好准备,心中有数才能不留遗憾。游北固山错失观赏北顾亭的大好机会,是一大遗憾却得到了这样的启迪,岂不是塞翁之福么?
——作于2006年11月南京挂职期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