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中狐狸和小王子曾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你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狐狸说,“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间不同。”
狐狸所谓的仪式,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倡的仪式感,正是它才使我们的生活与生存区别开来。
当时读来不觉得什么,直到我昨天上午参加了一场婚礼,才惊觉生活中仪式感的重要性。
1
婚礼在县城有名的酒店里举行,从宴会厅入口处布置得疏落有致又独具格调的玫瑰花墙,到礼盒上特地印制的新人喜像,以及礼品里少见的精致水杯,再到走廊上空满布的用粉色氢气球系挂的照片,还有椅背上的红色同心结……无一处不用心。
宴会厅里又是一番新景象,大厅中部到舞台中央搭起了长达20米的水晶高台,四周以鲜花、藤蔓和仿真动物为饰,布置得宛如丛林仙境一般。
当司仪宣布吉时已到,新娘挽着父亲的手臂从红毯上款款而来,前面是两个懵懂可爱的花童开路,后面则是新娘的闺蜜兼伴娘护着裙摆。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洋洋与有荣焉的笑容。
当跨上高台时,新娘放开挽着父亲的手臂,与父亲紧紧相拥,涕而泣声,感谢父母多年来的教养之恩。而后在父亲的陪伴下,缓缓向着舞台上的新郎前进。
当新郎终于迎来自己期盼已久的新娘,他当即单膝下跪,手拿戒指,深情款款地亲吻新娘的手背。而当新娘含羞带怯地也为对方带上婚戒时,全场宾客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见证这对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仪式。
之后则是双方的父母一同上台,新人为父母敬茶,接受父母的教诲。两位父亲更是面对宾客,分别表达了嫁女的伤感和娶媳的欣慰,给予他们最诚心的祝福。新娘父亲更是在发言中几度哽咽,拉着女儿的手嗫嚅半晌说不出话。这伤感的气氛也令现场不少宾客像新娘一样,悄悄地落了泪。
直到接下来新娘的闺蜜出场,先后唱了两首歌,一高亢一甜美,再度令现场气氛归于喜庆。第三位闺蜜则作为见证者讲述了新郎新娘八年的爱情长跑,听着他们的曲折又甜蜜的故事,所有人都由衷地祝贺他们修成正果。
最后,在司仪的提倡下,现场所有宾客齐齐起身,共同举杯祝贺新人新婚快乐!将近千人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大厅,直叫人心情激荡。
对比这些年来参加的大大小小数十场的婚礼,它不是最奢侈的,也不是最气派的,但偏偏带出了一种它们都没有的大气隆重。归根结底,应该还是这场婚礼中对仪式感的重视。
每一个细节,都用心设计,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喜气和独具的特色,想来他们在设计这些的时候也是带着喜悦和纪念的心情来的吧。每一个环节都仔细推敲,盛重而不繁琐,力求获得所有人的祝福,显示出了他们对这场婚礼的重视和期待。
这就是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它让我们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每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认真地告别,认真地开始,生活因此变得有趣而有意义。
2
看到这场婚礼,也让我想起了去年十一参加的堂姐的婚礼。
堂姐嫁去了镇上,遵循的是当地的风俗,有一些诸如挑醋和酱油瓶、公公画花脸、捉弄新郎等的礼仪,我虽觉得不喜,也还是选择尊重。但婚礼当天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至今想起来仍是耿耿于怀。
新郎接到新娘之后,按礼仪在离家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需由新郎背回家,在此期间新娘脚不能落地,否则视为不吉。快要到家的时候,新郎已微微力竭,而此时围观群众闹得愈发欢腾起来。不知道谁一伸手用力过猛,新郎身子一歪一个趔趄,背上的新娘唰地一下坠了下来,险些落地。新郎赶紧稳住身子,但此时一只脚已滑向路边一人多高的田埂,幸亏旁边的人眼疾手快扯了回来,避免了两人滑下去。
那一瞬间我呼吸都滞了一下,围在新娘身边的几个姑娘也忍不住尖叫了起来,堂姐甚至吓得脸都白了。闹腾的那些人都有些讪讪,但不过半天又开始固态萌发。
好不容易安生地到达婚房,接下来是司仪主持婚礼的环节。也许是经过了刚才的事情,听到司仪一会儿家乡话一会儿普通话地插科打诨,我感觉格外地刺耳。尤其是在新娘给公公敬茶的环节,司仪自作主张地非要堂姐和公公进行一些令人尴尬的互动,堂姐明显地不愿,但司仪执意坚持,围观的群众不时发出意味不明的窃笑,仿佛在欣赏一出闹剧。最终在新郎的勉强维持下,这场婚礼算是完成了。
围观了整场婚礼过程的我,就算不看堂姐脸上那略带勉强的笑容,以及新郎那严肃近乎于不苟言笑的表情,都感觉得出这场婚礼并没有什么浓厚的喜庆、甜蜜的气息,反而只是像两个成熟的年轻人遵循着社会规则完成一项任务一般。
这可以说是我参加过的最感尴尬的婚礼了。
与上面的这场婚礼相比,堂姐的婚礼就失败在被过多的外部风俗所控制,无法选择、决定自己所喜欢的婚礼模式。当自己无法拥有仪式感时,显然人是不会对事情本身产生过多的兴趣和期待的,这场婚礼应有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就像文章开头狐狸所说,如果堂姐无法给这场婚礼赋予特殊的仪式感的话,那么这一天对她来说与某一天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一刻对她来说与其他时刻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3
相传苏东坡在宜兴蜀山居住时,最喜用画溪中段的水烹茶,经常派书童去溪中段担水。有一次书童在担水时,因在路上玩耍,天色已晚,来不及去画溪中段取水,就从附近的下游担了两桶回来,东坡喝后感到味道不对,就追问书童,书童只好招认。后来,苏东坡为了监督书童担水,就按古代调兵虎符的办法,用竹片做了一对调水符,一半给书童,另一半交画溪中段渡口的船家,每次担水,书童必须换回另一半调水符,才能算完成任务。
古人饮茶向来讲究,取什么水,用什么杯,什么火候,什么茶叶,都有规矩。这种规矩,正是一种生活仪式感的典型写照。所谓“沐浴焚香,抚琴赏菊”,正是如此。
今人对于喝茶的讲究也不在少数。
《小时代》中,对宫洺曾有过这么一段描述: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整套用来喝各种东西的杯子。喝咖啡的、喝水果茶的、喝中国茶的、喝纯净水的、喝可乐的、喝果汁的、喝蛋白粉的……我本来以为他已经几乎把家里的杯子都带来了公司,但是我错了。在一次需要送紧急文件去他公寓的时候,我发现他家里有另外一整套一模一样的杯子。
宫洺我们无法做到像古人那样苛求一段水,也很难像书中那样备齐一套杯。但想必我们都能在某个时刻为自己的生活赋予仪式感,让自己这杯茶更加香醇浓厚,妙趣横生。
正如王小波所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