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中国,春节可是一个极为喜庆也极为重要的节日,有着很多极具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拜年就是其中之一。
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拜年有着很多的讲究,向长辈叫做叩岁,向平辈叫拜年,现在的机关单位团体聚在一起相互祝贺为"团拜"。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叫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便窜出来祸害人间。人们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躲在家里。直到大年初一早晨,人们才开门互相探视,看看自己的亲朋好友有没有被年兽吃掉。看到亲朋好友还在,就相互祝贺。于是拜年的习俗就一直传下来了。
记得小时候,拜年是极为隆重的。一大早,穿上新衣,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地去拜年,见到爷爷奶奶伯伯婶婶等等长辈就郑重地磕个头,然后长辈就给我们好吃的零嘴或者红包。零嘴也好、红包也好都不多,尤其是红包不像现在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那时候的红包大多就是几分钱或者一毛两毛。尽管这样还是让我们开心得不得了,乐此不疲,年年如是。
到了成年了,就得走亲戚拜年。一般初一或初三必须到岳父、母家拜年。不过,我那一小块地方有个特别的规矩,那就是大年初二绝对不可上别人家拜年。因为这一天是给新去的祖人拜年的(前一年去世的人)。有新去祖人的人家会在大年初二摆好酒席,亲朋好友集中在这一天去他家拜年,要先到祠堂给新去的祖人拜年之后才能开席。在路上碰上熟人不能说拜年,只能说新年好之类,否则就会激怒别人。因为这是大忌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qq拜年、微信拜年、视频拜年等等。
当然,也有人心眼儿就格外活跃,认为春节是"又一个拍马屁的机会来了",从大年初一到十五,大包小包加红包,尽往上级或者权贵家里钻,目的无非一个,想借"拜年"的机会,走走后门。
现在年过半百,过春节就得准备红包了。俗话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作为长辈是要给来拜年的晚辈派红包的。今天早上,一起床,孙女儿就冲着我大声地喊:“爷爷,爷爷,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我笑眯眯的给他发了一个大红包,孙女儿开心得跳了起来。
大年初一拜年,祝友友们龙年大吉,好运随行!身体健康,喜乐康宁!工作顺利,事业大兴!贝贝涨价,赚钱不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