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病句三(完)

作者: 自羽的学习账号 | 来源:发表于2023-04-12 09:13 被阅读0次

    《语病百讲》学习目的

    写作都是和文字相处,了解语病是为了给写作打基础。这是写作的必学知识。只有不写出没有毛病的句子,才能组成完美的段落,形成优质的文章。

    作者:李明洁,语言学博士,教授,社会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博士生导师,偏重文化认知和社会记忆领域。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副词与句中成分搭配不当

    病例1:村民今天开会表决:少数人都同意修建一条到邻村的水泥路;多数人认为太费力并不赞成。

    病例2:他的办公室电话铃就没有断过,他总在今天上午打电话。

    病例3:王颖是个独生女,父母40多岁才生下她,所以对她最疼爱。

    修改后

    病例1:村民今天开会表决:少数人同意修建一条到邻村的水泥路;多数人认为太费力并不赞成。

    病例2:他的办公室电话铃就没有断过,今天上午他总在打电话。

    病例3:王颖是个独生女,父母40多岁才生下她,所以对她非常疼爱。

    分析

    汉语里的副词不仅与它所修饰的动词和形容词有关,还和句子中的其他成分相关。例1中的“都”固然可以修饰“同意”,但是它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与之相关的名词必须是主观上认为是数量大的。所以,“多数人都同意”没问题,而“少数人都同意”就不可以说。“一本书”虽然是单数,但书是一页一页的,“看书”的行为可以反复,所以。“这本书都看了”是对的,而“这个字都看了”就不对了。

    副词“总”表示动作的反复或者状态的持续,它要修饰紧接在它后面的语言单位。例2说“总在今天上午打电话”,“总”因为位置的关系语义就指向了“今天上午”,而“今天上午”是具体的、不可重复的,所以,就让人感觉语义不通。实际上,例2想说的是“他打电话”这个动作的不断重复,所以,总在”就要紧靠“打电话”,改成“今天上午他总在打电话”。

    “最”是用于比较的副词。它用于指明某一范围内某个成员所具有的性质状态上的最高级量。例3中的“最”没有比较对象:“王颖是个独生女”,父母除了她还可以疼爱谁呢?没有比较,就无从说“最疼爱”。可见,“最”是要求句子中出现或者隐含比较项的。例如,可以说“在所有的提案中,医疗保障问题最受关注”,也可以说“我最喜欢百合花”。后面一句虽然没有出现比较的对象,但是按照常识是可以推导出来的。

    拓展副词与句中成分的关系

    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但是,副词使用是否得当,却不止与它直接修饰的动词和形容词相关,也与句中的其他成分尤其是名词性成分关系密切。

    有的副词与它前面的成分意义最紧密,而有的则相反。例如,“都”是指向前面的,所以,“他们都在1968年出生”是对的,而“他们在1968年都出生”就错了。因为前句中“他们”在前面,是复数,可以说“都”;而后句“都”却与它前面的“1968年”无法发生语义关联,因为“1968年”是无法重复的。与之相反,副词“只”与它后面的成分意义最紧密,例如,“他只喜欢小狗”中“只”是和它后面的“小狗”相关的。

    另外,副词对句中成分的意义也有要求。例如,“总”一定需要所修饰的动词的动作可以重复。所以,“他总是摔跤”可以说,而“他总是摔了一胶”不可以说,因为“摔了一跤”是一次性的、不重复的。然雨,如果说成“他每年冬天总会摔一跤”又合理了,因为以“每年冬天”为参照,“摔一跤”是可重复出现的。


    实词缺少间接成分

    病例1:郝先生是这家出版社的老编辑,他非常熟悉,大家都很尊敬他。

    病例2: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发达农业国输出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病例3:就农民工问题,总理交换了意见。

    修改后

    病例1:郝先生是这家出版社的老编辑,他对编撰事务非常熟悉,大家都很尊敬他。

    病例2: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发达农业国向发达工业国输出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病例3:就农民工问题,总理和与会代表交换了意见。

    分析

    由于意义的限制,汉语里有的实词是可以单用的,有些却不可以单独使用。例如“高兴、走”可以单用,可以说“我很高兴”“我走了”,但是上面例子中的形容词“熟悉”,动词“输出、交换”都不可以单用。这并不是由于缺少与这些动词和形容词直接搭配的成分(如主语或宾语等),而是缺少了应该和它们搭配的非直接的名词性成分。例如:形容词“熟悉”要求出现熟悉的对象,只能说“对…非常熟悉”,例1直接说“他非常熟悉”就不知所云了。

    动词“输出”要求句子中要有三个成分与之同时出现,即输出方、输入方和输出的内容,缺一不可。例2缺少了输入方“发达工业国”,因此表义就不够完整。

    例3中的“交换”只要求两个成分共现,即交换意见的双方。“总理”是一方,那么另一方是谁呢?也应该有所交代。

    拓展实词的意义与语法成分

    实词,尤其是动词,各有各的意义,这些意义会制约句子中出现哪些成分、出现多少。有一些动词喜欢单独出现在句子里,但是更多的动词很害怕孤独,不太独用。例如:动词“捆”往往要求“捆”的施动者、受动者和工具等一同出现,所以,常规的说法可以是:他用一根长绳子捆好了一难柴火。即使句子里不出现工具,听话人也明白工具是一定存在的,而且施动者和受动者一定要出现,“他捆”和“捆好了一堆柴火”的说法都是不完整的。

    动词不能独用,有些是句法要求,有些是语义要求。例如,黏着动词“加以、当作”需要带宾语,这属句法要求。有的是语义上需要,比如,“服务、自居”就需要加状语来修悔。

    有的动词要求两个名词性成分和它一起出现,如“吃、喝、喜欢”,要说清“谁吃什么”,有的则要求有三个,如“赐予、储存、兑换、相隔,要说清“谁赐子谁什么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义病句三(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inddtx.html